李世信一下臺,就被一群話劇團的演員給圍了起來。
特聘是剛剛在臺上表演完的李家洛,三步並作兩步就奔到了李世信的面前!
“老師,真是慚愧。之前演電視劇的時候,就總覺得自己似乎缺了點兒什麼,今兒看您這一段我才知道。人物表現得太正......顯得飄啦!”
看著李家洛滿臉的慚愧,李世信笑呵呵的點了點頭。
“太上綱上線,角色一看就是活在藝術作品裡的人物,而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你不是演的不好,而是演的太好,把閃光點全演出來,把這個角色神性花,失去了人性了。”
李世信說的不深,但是聽他說完,周圍的一群演員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其實李家洛剛才的表演,從主旋律作品的角度看絲毫沒有問題。
不能說李家洛演的有毛病,角色神性話,幾乎是當下主旋律影視作品主角的通病。
很多的公僕類和英雄類的影視形象,都被塑造的跟鑲了一層金一樣。讓人看著就知道——嗯,這是個人民公僕/這是英雄!
這不是某一個演員的毛病,而是整個國內主旋律作品的遺傳病。
大部分的主旋律作品,都受到古早時期樣板戲的影響;非常用力的把一個模範角色身上的閃光點挖掘放大,甚至是誇張,來彰顯人物的事蹟和信念。
在以前影視行業不發達,看一場電影都是老大的娛樂活動的時代,這種演繹方式沒有問題。
但是時代變了。
現在什麼時代?
全民娛樂的時代啊!
觀眾在接受了太多的影視轟炸之後,這種一上來就偉光正的感覺,很多人已經不感冒甚至打心眼兒裡膩味。
你不能塑造出來一個活生生的,有性格有七情六慾甚至有缺陷的人物,閃光點再用力,其實效果都不大。
觀眾是用遙控器說話的,這些年主旋律影視作品的市場表現就已經很說明問題。
像是大火的《亮劍》,《士兵突擊》,你細品。
除了打仗是一把好手之外,一身臭毛病的李雲龍。軸得恨人,但是一種頓感力量的鐵憨憨三多。能真正讓觀眾接受的,都是有血肉的平凡人。
《燕雙鷹》也火?
除了梗之外,有誰一遍一遍又一遍的去品味這部劇?
不存在的。
怎麼才能讓當代人,特別是當代的年輕人接受一個主旋律的人物和故事?
並不是表現出這個人的閃光點,而是展現這個人的平凡。
這一點,跟一群沙雕網友打了N久交道的李世信再清楚不過。
但是當著這群國家話劇院的演員不能多說。
說多了,跟咱老李故意裝逼似的不是?
“李老師,李老師!來來來。”
就在李世信被一群演員圍著吹彩虹屁的功夫,那頭的徐懷列大聲對他招呼了起來。
......
欄目導演雖然歸頻道編導負責,但其實二者之間並沒有嚴格的從屬關係。
類似於網站的作者和責任編輯差不多;責任編輯負責作者在寫作時的一切,是負責和服務關係。是為了服務作者和網站之間的溝通才存在的。
央視編導乾的也就是這麼個穿針引線的活兒。
剛才進入排演廳的時候,蘇政和徐懷列的心裡其實挺虛——畢竟是求人辦事兒。
《故事裡的中國》不像是還沒有開播的節目,已經上了四期而且收視不錯,演員陣容早都已經定了。
能不能辦這個事兒,主要看自己的面子夠不夠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