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了安小小這個記吃不記打的,又順手解決了張碩這個記打不記吃的,李世信便帶著一行人到了片場。
《入殮師》這種現代劇情類的戲,對於取景的要求並不挑剔。而且在李世信的刻意精簡之下,場景也沒有多少。
主要的拍攝場地,就定在距離墓園不遠的一個小鎮之中。
等李世信等人到達的時候,劇組已經就了位。
見到李世信過來,祝好立刻放下了手上的活兒小跑了過來。
劇組的規模小,也不是什麼正兒八經的劇組,所以開機儀式那一套都省略了。但是作為導演,跟演員肯定要預先熟悉一下的。
《入殮師》這部戲,主要的演員不多,安小小飾演的叛逆少女孫女,李世信飾演的孤僻老頭入殮師,對劇情有重要推進的配角澡堂老闆娘李世信打算讓趙瑾芝上。
老相好了,用著比較習慣。
除了這三個角色之外,剩下的角色佔比都不大,是讓老粉絲們客串,還是讓張碩在蓉店那頭帶,都無所謂了。
和安小小還有張碩張穎互相介紹寒暄了一番,算是認識了之後,祝好將劇組幾個部分的負責人叫到了一起。
雖然開機儀式沒必要搞,但是該說的一些東西還是有必要交代一下的。
“我這兩天深入的研究了一下劇本。覺得這個劇本的拍攝難度不高,考慮到劇本的前後呼應,以及人物心路歷程的改變,會在戲的前後兩部分有著比較大的角色反差。所以,為了讓劇情進行的更加連貫,我昨天和企劃那頭商量了一下,打算以順序拍攝的方式進行。”
狗大戶就是狗大戶。
聽到祝好的安排,李世信砸了咂嘴。
一部電影,往往有三十到五十個場組成。在這幾十個場的拍攝過程中,為了節約成本縮短拍攝時間,拍攝順序往往都會以場景為主。
就比如一部戲有30場,其中第1,3,15場為京城某小院,在拍攝的時候劇組在搭建好場景之後,就會將這個場景的三場戲拍攝完畢,然後再去下一個場景拍攝其他的部分。
就這麼拍完所有場景,最後再經過剪輯的方式讓各場按照順序拼合到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騙子。
若是用順序拍攝,那就是完全按照劇情的發展脈絡走。可能在京城某小院拍完了第一場,然後去後海拍第二場,再回來小院拍第三場......
由此產生的車馬費,場地租金和重新佈景等開支就大了去了。
一般的劇組壓根兒就不會這麼幹。
可要說拍攝效果哪個好,絕對是順序拍攝。
這一點很好理解;演員和導演的情緒都隨著劇情的發展走,肯定要比按照劇本去零零碎碎的演強多了。
道理就跟小年輕搞物件一樣;小情侶五六點鐘一起飯店吃個飯,吃到八點多看場電影,從電影院出來十點多,在街上壓壓馬路恰好就到了回不去宿舍的時間,各自羞羞答答心照不宣的找個賓館,好事順理成章的也就辦了。
但要是打亂再試試?
好嘛。
五六點鐘先定個賓館,覺得睡覺太早出去看個電影,從電影院裡邊出來壓馬路壓半個小時肯定就餓癟了。到路邊嘬頓小龍蝦,再回賓館。
鑽進被窩那頓小龍蝦還沒消化呢,一打嗝一股蒜蓉味兒......
事還是那點破事,目的也最終是那個齷齪的目的。但順序不對,情調和格調上他就兩個檔次不是?
得勁兒,還是按照程式來得勁兒。
......
按照祝好的拍攝計劃,今天進行的就是整場戲的第一場,魔改版《入殮師》的故事起點;
年邁的林達牧獨自居住在小鎮之中,過著安逸甚至可以說是孤僻的生活。他認識小鎮上的大部分人,但卻從來不主動的去和人打招呼,小鎮的居民也似乎早已經習慣了這個老人的孤僻乖張。
平靜的生活,卻在平常的一天被打破了。
兩個民政員敲響了林達牧的家門,並帶來了一個訊息,和一個女孩。
按照民政員的說法,林達牧多年之前便斷絕關係的女兒被強制戒毒。而門外那個名叫司原的女孩兒,便是他從未謀過面的外孫女。
外孫女年齡未滿十六週歲,是個實打實的問題少女。按照規定,在母親被強制戒毒的日子需要由林達牧這個唯一的親人負責監護。
一老一小,對於彼此都抱有強烈的牴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