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寶霞》第三幕的劇情,在整個故事線中佔據了一個很重要的位置。
縱觀王玉明和閻寶霞的愛情經歷前期,身在部隊運輸任務緊重,在南疆的三年中,都是閻寶霞從唐山老家奔到前線去探望王玉明。
在第二幕的劇情結束之後,第三幕開篇便是王玉明光榮退伍的場景。
因為在抗美援越作戰任務中表現突出,王玉明榮立了三等功一次,和好幾次的連隊嘉獎。隨著戰役結束,他的服役期也到了。
在跟戰友們告別之後,胸前掛著三等功軍功章的王玉明回到了老家。
關於退伍之後的生活他曾經抱有很多的幻想,可是當他回到老家,看到那間在寒風中歪歪扭扭,因長時間空置,連門窗都已經被人卸走了的小土房,臉上露出了驚愕和無奈。
將屋子裡的雜物簡單的收拾了一番後,王玉明在已經塌了的土炕上,給閻寶霞寫了復員後的第一封信。
“親愛的寶霞,我復員了。本打算在復員後將你接到老家完婚,但是家裡的情況,卻讓我沒法開口。家裡的老屋已經快塌了,我目前無處安身。想想這三年你已經為了我受了太多委屈,我現在實在沒辦法把你接過來,再跟我受這樣的苦。寶霞,我現在實在沒辦法給你一個家。我們或許還要繼續分別一段日子……”
唐山,當閻寶霞收到了王玉明的來信,得知未婚夫已經復原,喜不自勝。
可看到信中的內容,閻寶霞也不禁皺起了眉頭。
在燭光和充滿了特殊時期特色的大字報下,閻寶霞思索了一宿,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到了通訊站。
這一次,她沒有寫回信。而是破費了一回,發了封電報。
“有炕嗎”
簡簡單單三個字。
剛剛復員窮鬼一個的王玉明回覆的更簡短——有。
得到了這一封電報後,閻寶霞沒有回覆。
回到家中,給爹孃磕了頭說明王玉明已經復原之後,將自己的鋪蓋打好。
三年中的第四次,踏上了終點是王玉明的路。
當時的時局已經很動盪,火車都坐不了了。閻寶霞揹著行李捲,一路搭牛車,驢車,拖拉機甚至是搭糞車,大部分的時候無車可搭只能走路。
就這麼,走走行行用了一個多月,終於從唐山到達了王玉明老家。
此時,王玉明剛剛跟公社裡借了工具,將破舊的門窗補好,盤了一副兩米寬的小炕。
看到閻寶霞風塵僕僕的來到自己面前的一剎那,王玉明驚喜過後便被巨大的窘迫侵襲。
他站在那四處漏風的破土房前,手足無措。
“寶霞,你怎麼來了?我不是告訴過你,我,我現在給不了你一個家嗎?”
閻寶霞將鋪蓋卷放在了地上,進屋“巡視”了一圈,看著自己的男人笑了。
“可我只想要一副炕。有炕,晚上睡覺不能,就能叫家了。”
當天晚上,王玉明買了一瓶酒,借了鄰居家的鍋煮了一頓像樣的飯。閻寶霞則是從鋪蓋卷中,掏出了自己早已準備好了的紅蓋頭。
王玉明找來了支書和幾個長輩做了證婚人,喝了頓酒。
沒有像樣的婚禮,沒有雙方父母的祝賀,
兩個人,就這麼結了婚。
婚禮的第二天,閻寶霞早早的下了炕,承擔起這個家女主人的義務——收拾,做飯,照顧男人。
在利落的收拾好了一切之後,她將那副紅蓋頭攤在了熱乎乎的炕上,寶貝似得將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東西放到了裡面仔細包好。
修補著窗子的王玉明,上前觀望:“你把什麼寶貝藏起來了?”
面對男人的好奇,閻寶霞開啟了蓋頭,裡面一封封的,全是這些年王玉明寄給她的信。
看著這些,王玉明哭笑不得:“我人都在這了,咱倆婚都結了,你還留著這些幹嘛?”
閻寶霞執拗將那些不知道看了多少次,信封都磨破了的信件包了起來:“我不!萬一哪天你變了心,我就拿著這些當面問你,問你的良心都去哪兒了!”
面對妻子的執拗,王玉明沒有發誓賭咒,只是重重的點了點頭。
說了聲“好”。
影片播放到這裡,進度已經過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