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瑕丘侯劉博
“亭長,這個人來路不明,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像我們透露他的姓名,你可千萬不要受他蠱惑,若真刺殺了李典成,我們可就真的沒有回頭路了。”
王其湊到王麻子身邊,擔憂的道。
王麻子望著逐漸遠去的陳湯,沉聲道:“此人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剛到我們的地盤就連殺我們數十名弟兄,又對我的事情瞭如指掌,恐怕他說的訊息十有八九是真的。”
“可是此人又來歷不明,我王某人自然不會受他擺控,王五、王六,你們二人立刻跟蹤他,看他去往何地,我再決定刺不刺殺李典成。”
王麻子沉思一會兒,反正有三天時間,拿一天時間出來調查一下此人的身份,也不遲,於是召來王五、王六,命他們暗中跟蹤陳湯。
而陳湯既然敢獨自一人去丘陽亭,自然也會猜到王麻子會派人跟蹤自己,所以陳湯並沒有回張家村,而是騎著馬去了縣城。
瑕丘縣,春秋時期屬於魯國瑕丘邑,秦始置縣屬薛郡,元封三年漢武帝劉徹封魯恭王劉餘之子劉政為瑕丘侯,後改屬山陽郡,因瑕丘縣夾於諸郡國之間,地理位置極為特殊。
而瑕丘縣與其他郡縣一樣,除了縣令李典成、當代瑕丘侯劉博之外,還有兩大豪門士族,分別是丁府和江府。
丁家講《易》,江家學《春秋》,兩家皆是當世有名的經學家讀。
丁家起源於文景之間的丁寬,丁寬原本是一個叫做梁項生的隨從——也就是書童兼打手,當時梁項生跟隨易經大師田何學習《田氏易經》,梁項生水平差差,沒想到的是丁寬讀書倒是把好手,居然反超了梁項生。
田何一看不得了,這小書童是塊好料子,收入門下還能為自己搖旗吶喊,弘揚《田氏易經》,於是便破例收丁寬為弟子。
學了幾年後,田何越發覺得丁寬不錯,便親自寫了一封信將丁寬送到自己的大弟子周王孫那學習《周易》古義。
丁寬學成歸來之後,在當時的梁王劉武麾下任職,逐漸的升任為將軍,後發生七國之亂,丁寬率領部將在睢陽抵禦過吳楚聯軍。
丁寬之後,丁氏族人併為守宰,在山陽郡甚至整個大漢朝,都算鼎鼎有名的豪門士族。
而江家卻起源於江任,江任自幼跟隨魯地申培學習《魯詩》,後又學習《穀梁春秋》,後來他和董仲舒共同仕於朝廷,任博士,為漢武帝劉徹講讀《春秋》。
只不過董仲舒講的是《公羊春秋》,而江任講的是《穀梁春秋》,當時經學派別林立,各學派之間相互攻伐,江任在鬥爭中不幸敗落下陣,免職歸鄉。
如果故事按照這樣的情節發展的話,那江家也不可能成為當世的豪門士族。
話說江任免職回鄉,設帳授徒,沒想到他的一個徒弟,後來位列三公,成為當朝丞相,又是封官又是拜爵,成為丞相後韋賢自然而然投挑報李,舉薦了不少江氏子弟入朝為官,就這樣經過兩三代人不懈的奮鬥,江家終於成為豪門士族。
“李典成、丁家、江家,我跟他們都沒啥交情,唯一有希望的也就是瑕丘侯劉博了,也不知道他會不會賣陽城侯的面子。”
陳湯騎著馬,晃悠悠的在街道上瞎逛著,內心卻不斷的盤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