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漢闕 > 第374章 精絕古城

第374章 精絕古城 (第2/2頁)

任弘抵達精絕後,特地讓譯長幫精絕王做了次人口統計,其都城尼雅加上週邊村寨,得四百八十戶,三千三百六十人,勝兵五百。

精絕王去年也被傅介子要求去過長安,對大漢的強大印象尤深,而在任弘西域大開發的計劃裡,精絕雖不算重要,但也不可或缺。

任弘指點著向北流淌的克里雅河,對甘延壽等人道:“數年前匈奴與龜茲圍輪臺,大漢使團被困計式水,我自往烏孫借兵,而趙漢兒等人則護送萬年,也就是如今的莎車王南下,沿著扜彌河(克里雅河)抵達精絕、扜彌。”

這條路名為扜彌龜茲道,是能走大軍的坦途,當年李廣利伐大宛還過扜彌,即經過此路,將在龜茲國作人質的扜彌太子賴丹帶到長安,足有千餘里,要走十五日,是溝通西域南北兩路的要道。

唯一的麻煩是,因為克里雅河季節性斷流,有時會迷失了道路。任弘的計劃是,在精絕與龜茲之間數百里路上,修築一些烽燧,就算不派人駐守,起碼也能作為地標,烽燧旁再挖幾口井,方便往來商賈休憩飲馬,降低物故風險才能讓絲路更繁榮。

都護府會派遣一些工匠戍卒來指揮,精絕國壯勞力就五百多,只需要承擔一百里,五座烽燧的修築,今年的貢就全免了。

離開精絕國時已到本始二年四月中旬,白日的天氣越發酷熱,精絕以西是扜彌國,因為扜彌王子、使者校尉賴丹死在輪臺,雖是他的失策,但還是被大漢追溯為功臣,扜彌國自然以大漢忠僕自居,痛快地承包了從扜彌到精絕之間的烽燧修築。

但再欲往西時,長史文忠卻不由擔心起來。

“都護,鄯善扜彌與漢親密,精絕則弱小,都不必擔憂。可接下來要去的于闐國,卻是南道大邦,勝兵三千,昔日從精絕西北至疏勒十三國皆服從,我聽說大朝會時,于闐王還與鄯善王爭位起過沖突,吾等百餘人馬……”

他的意思是,要造訪于闐的話,是否要從它乾等地調點人來壯膽?

任弘卻樂了:“這麼說,于闐如今成了西域最強城邦了?君況,告訴文長史我的癖好。”

“君侯就挑著強邦打。”甘延壽道:“龜茲一分為三、車師王跳井就擒、焉耆國不戰而降,如今諸邦皆服,若是于闐王有膽,大可來試試吾等手中的環刀!”

有甘延壽這能以一當十的勇士為親衛,就算于闐王吃了豹子膽對他不利,任弘也不帶怕的。

更何況,于闐王雖然在大朝會時,對大漢將鄯善王排在他前面頗有微詞,但也見識過長安的富庶強大,于闐作為大漢在西域最大的貿易物件,也是絲路繁榮的受益者。

西域諸邦更多起到中轉站的作用,並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貨物能讓漢人心動,唯獨于闐除外。

任弘摸著腰間的那塊美玉,這是瑤光送他的,產自於闐,號曰“崑山之玉”,是品色最好的和田玉。

張騫通西域後,漢使尋找黃河源頭,認為出自於闐,其南山多玉石,開採後送回長安,引發了轟動,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崑崙,玉為崑山之玉,成了至寶的代名詞。

孝武皇帝都親自下場帶貨了,于闐玉的身價可不得炒上天啊。

君子如玉,在大漢,只要是有點地位計程車人,莫不以佩玉為時尚。而諸侯王、列侯,以及錢多得只能拼命買地兼併的關東豪強們,在購玉上也出手闊綽。只可惜于闐玉稀少,僅供皇帝和諸侯列侯特享,偶爾幾塊流入市場便能賣個數十上百萬錢。

難怪呂不韋說,珠玉之利百倍,奢侈品總是最暴利的買賣。

這兩年絲路暢通,于闐王光靠直接進貢於漢,也能換來大量絲綢,簡直是躺在一座金山上,腦抽了才自絕於漢。

這也是任弘必須去于闐看看的原因。

在任都護的規劃中,每個小邦和屯田點都有它們獨特的任務。

鐵門和渠犁是連線西域南北的節點;樓蘭是西域門戶,第一個由漢朝派官吏直接管轄的縣道;鄯善國是禮樂輸出一帶一路的試點國;精絕扦彌這種小地方也能作為商站驛所。

而於闐,則是任都護西域大開發計劃中,最至關重要的一環!

大將軍霍光可是要求他三年在北庭練出上萬騎,為滅亡匈奴左準備的。不管練兵還是搞生產,現在都護府最缺的是人,來自內地的勤快漢人。

但西域遼遠,光靠刑徒遷徙和官府強制移民是不夠的,該怎麼樣將他們騙來是一門大學問。

思索間,一行人已穿過了戈壁,抵達于闐附近。

崑崙雪山屹立於南方,雪水融化形成了于闐河,猶如一條銀帶,在貧瘠的沙漠中滋潤了一大片鬱鬱蔥蔥的綠洲,遠遠望去,像極了一塊碧綠的美玉,只等人去擷取。

任弘已經有了一個完整的計劃。

“美國西進運動開發加州時有淘金熱。”

“那我大漢,為何就不能有淘玉熱呢?”

最新小說: 穿越:赳赳大秦,做我打工人 大唐稱王 漢旌 小爺我不是公子 孕吐後,滿朝文武找孩子他爹! 陌楚 蒸汽大明:別再叫我監國了 大明最後一個軍閥 大虞掌燈人 女將在上:王爺放著我來 在下郭奉孝,開局娶洛神 三國:孫吳我做主 江山易改王妃難追 鐵血大明1625 穿越到明朝當舉人 大唐御史:女帝饒命 爭魏 三國從轉生到一杆長槍上開始 我的公公叫康熙 三國之灌水奇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