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若想要除掉霍光,都不必埋伏刀斧手,自己下場就行,萬一奏對的時候,起身一個懷中抱妹殺,把霍光給格殺了咋辦?
種種麻煩,都讓看上去距離帝位最近的廣陵王,成了最不可能繼位的人。
只這一封奏疏,前殿風向瞬間變了。
從鹹持廣陵王,到除了蘇武等寥寥幾位外,再無一人支援廣陵王。
先前廣陵王的種種好處,在群臣口中,都變成了弊端。
大行皇帝親兄?
”父死子繼,兄終死弟及,天下之通義,然未聞弟終兄及者也。“
國賴長君?
“廣陵王年已近五旬,恐壽不假年。”
身體棒棒可與狗熊搏鬥?
“絲公曾諫孝文皇帝,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騎衡,聖主不乘危而徼倖。今廣陵王自持有勇力,空手格熊,常為獸所傷,如此自輕,若有不測,奈高廟何?“
就連宗正劉德,也改變了初衷,垂首不語了。
最後只剩下蘇武仍在堅持,認為劉胥繼位,是對大漢社稷最好的選擇。
但卻不是大將軍最中意的選擇。
廣陵王,就這樣出局了,莊家通吃的牌局,霍光有一票否決權,那些提前押注廣陵王的人,恐怕要賠得血本無歸嘍。
排除一個人選後,霍光讓丞相宣佈:“留中朝、御史大夫及九卿議事,其餘暫退!”
從擴大會議變成開小會,任弘也在暫退之列,這次,霍光就沒有喊下他了:大將軍忙於正事,可沒心思再和年輕人玩敲打遊戲了。
又是這樣,任弘發現了,自從他拒絕霍氏招婿後,便總是被排斥在決策圈之外。想起來時當棋子、印章用一用,用完又繼續丟在一邊,而因為他年紀尚輕,即便在河湟立了大功,卻仍未能候補上一個九卿席位。
有點煩的還不止他一個,光祿大夫常惠也不能參與最後的決策,出來後看著任弘道:“道遠方才為何全程一言不發?是不支援廣陵王繼位?“
常惠是力挺任弘“圍魏救趙”之策,希望早點幫烏孫解困的,既有公心,也有私情,最新訊息是,匈奴給烏孫國開出的條件是,昆彌將解憂公主及其子女交出,與漢決斷關係!
所以常惠和蘇武,才希望帝位更替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勿要耽誤秋後戰事。
在常惠看來,任弘作為烏孫女婿,應該和他、蘇武站在一邊才對。
任弘低聲道:“我知道蘇公和常兄心繫烏孫,但只要大將軍秉政,不管誰繼位,救兵遲早都會北上。”
”所以,我方才就算一同附和,難道就能改變大將軍心意麼?”霍光心裡,恐怕早就定好人選,說不定以“皇太后”名義寫的詔書都擬好了,前殿集議?討論廣陵王是否合適?過場而已!
常惠頷首,又問道:“道遠的意思是……大將軍已意有所屬?是誰?”
任弘看了一眼緊閉著的前殿,想必很快就能出結果,這時候也不必瞞了。
他招手讓常惠過來,在其耳邊低聲說了三個字:
”昌邑王!“
……
“昌邑王……劉賀?這不可能啊,昌邑王,無論如何都不可能。道遠何從知曉?”
因為我看過正確答案啊,抄作業誰不會?
任弘笑著反問:“常兄為何覺得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