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翁,再與我說說,我大父任少卿的事罷……”
……
“家主原籍河南郡滎陽縣,他十五歲便在外奔波謀生,為人僕役,駕車去了一趟關中,覺得那才是豪傑丈夫應該待的地方,便留在了右扶風。”
說起往事,夏丁卯難得露出了笑:
“但家主初來乍到,沒有為吏的門路,只能在武功縣替人服役。”
漢朝每個成年男子都有服役的義務,但也可以僱人代替,甚至由此滋生出一個行業來……
“家主便從區區求盜、亭父做起,破了幾個案子,成了亭長,那是最微末的小吏。”
任弘頷首,心裡卻暗暗嘀咕道:
“亭長可不小……”
秦漢的亭長雖然只是地方基層單位,相當於鄉鎮片警,卻能掌握武備,結交豪俠,秦末亂世中,不少人以此起家。
比如那黑……
黑心腸的高祖劉邦!
那位任少卿自然比不了高皇帝,但放在天下太平的環境裡,經歷卻也十分勵志。
據夏丁卯說,任少卿為人機敏,將亭部的惡少年治得服服帖帖,為鄉人部署打獵的地點,分配麋鹿雞兔公平無缺,受到讚譽。
這一干就是十年,升為縣中三老,又十年後,以親近民眾被提拔為三百石的武功縣長。
只不過,後來漢武帝出遊至武功,任少卿因為武功縣貧窮,不忍苛責百姓,沒有準備足帷帳,而被免官。
這真是飛來橫禍啊,漢武帝和秦始皇帝一樣,就喜歡滿世界亂跑,次數多了,真攪得官民雞犬不寧。
任弘曾聽幾個來自河東,去往敦煌的治渠卒醉後提及,當年有位河東郡守,因為漢武帝巡狩時未能籌備好迎接事宜,絕望之下上吊自殺了。
任少卿只是丟了官,算運氣好了。
只聽夏丁卯繼續道:“家主免官後,乃為衛將軍舍人。”
衛將軍,便是衛青,做他和霍去病的舍人,這恐怕是那時最快的晉身之階了。
和倒黴悲催的李廣不同,在這兩位麾下混,是個人就能分許多軍功。
但問題是,進過衛家的門,就好比刷了層漆,這輩子都抹不掉,這大概就是任少卿悲劇的開始吧。
後來,任少卿還真得到了皇帝青睞,官運亨通起來。
他做過益州刺史,懲治了不少豪強惡吏,在蜀郡的一起案件裡,還救下了淪為礦奴的夏丁卯一家。
從那以後,夏丁卯就跟定了任少卿,成為其私從僕役。
又過了幾年,任少卿被任命為北軍護軍都尉,秩比二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