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長老……是不是發現了什麼?
杜蘭真知道他們定的這個計劃其實非常粗陋,稱不上精妙。但同時她也非常清楚,在現實中,越是步驟簡單的計劃越有成功的可能。話本里那種層層巢狀的算無遺策,放在現實裡只會變成狀況頻出、意外連生。況且,在絕對的武力之下,也並不需要那樣細緻、容易出錯的計劃。畢竟,她不可能控制每個人、每個細節。
整個計劃其實是這樣的:
首先,由程慕頤出面,說服、取信於餘瑤,然後在餘瑤的暗中支援下指控程晢。如果沒有餘瑤的支援,程慕頤的指控只會被人按下,沒法傷害到程晢。
程慕頤指控之後,這件事在餘瑤的推動下,會在整個槐城流傳開來。即使程晢平時形象管理做得很好,民眾一開始不信程晢會做下這種事,但既然這件事鬧大了,他們總會關注它。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心裡的懷疑便會越來越強。
在這件事有了一定的關注度之後、程晢的警惕完全產生之前,由執法隊出面,給程晢一個暗示,讓程晢以為這是餘瑤暗害不成反而失控,以為走這一趟最多就是互相拉踩、互潑黑水。而實際上執法隊總部埋伏著餘瑤的人,等到程晢進入,就立刻將他圍殺。
而被程晢當做後備路線、場外援助、得力下屬的寧璇,則早就和杜蘭真達成了共識,被杜蘭真說服,背叛了他。她交出了程晢作為後備、讓她聯絡的那些人的名單,現在來找杜蘭真報喪的名單裡,有一大半但是這些人。
這一切都是餘瑤知道、並且支援杜蘭真、為杜蘭真提供幫助抹去痕跡的事情。
而餘瑤不知道的是,寧璇並不像杜蘭真所說的那樣,得到了餘瑤的保證,反而對餘瑤會不會卸磨殺驢心存猶疑,在杜蘭真的引導下,產生了帶著程晢一系比較親近她的人自立山頭的打算。
因此,寧璇帶著人聲討餘瑤,倒不是真的想把餘瑤給拉下臺,而是想博取城裡居民的同情,爭取帶一部分人,要麼出槐城在旁邊再建一座附城,要麼劃一片區域自治。
然而顧霓雲混在寧璇帶的人之中,等到餘瑤在杜蘭真的引導下前來之後,立刻殺死餘瑤。杜蘭真則迅速接盤,順便把寧璇等人制住,免得他們把自己陷害程晢這件事招出來。
與此同時,其他參賽者則互相組隊,一個人跟著某高層,另一個人穿黑斗篷把該高層殺死,然後一追一逃,到無人處換下斗篷,再由原本殺人的那個去見高層,追來的那人穿黑斗篷暗殺。
參賽者們在槐城已經待了一段時間,往上爬得很快,雖然比不上杜蘭真,但各自也有山頭,摸清楚自己頂上高層的行跡。這種做法效率極高,能夠快速地除掉不好控制的高層,給參賽者們挪位子。
這些參賽者坐穩了位子,杜蘭真才能真正坐穩首席的位子、參賽者才能真正控制住衛道聯盟。
如果有誰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破壞這次計劃……那麼杜蘭真會教他做人的。畢竟,這個計劃失敗的成本不高,大不了大家多殺幾十幾百個人罷了。倘若有人告密或者使壞,那這人就是得罪了其他參賽者,除非麻溜地滾出槐城,否則會被當場送出場景世界。
走到現在這個階段,放棄原本的路線、重新選擇路線,那成本就太高了。
杜蘭真相信這些參賽者是能坐上騰出來的位置的。畢竟,在絕對的武力面前,資歷、經驗、人脈不值一提,幾乎不需要什麼謀劃,耍橫都行。如果哪個參賽者這點也做不到,那他也不配繼續浪費積分了。
這是總的計劃。
而對於杜蘭真來說,她想要坐上首席的位置,有兩個大難題。第一個難題,她剛來衛道聯盟沒幾天,就連加入監察會都嫌短,很多有排外意識的土著還不信任接受她,現在她居然要做首席,很難取得土著的信任和支援。第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杜蘭真總不能做個光桿司令,親自處理所有事務,偏偏她來的時日尚淺,還沒個手下可以指使。
而這兩個大難題並非單純的武力能解決的,因為其他人的位置沒有其他參賽者來爭,可是首席這個位置不乏虎視眈眈者,她用了武力,別的參賽者便也會想試試,那就成了大亂鬥,得不償失。
杜蘭真想要解決第二個問題,倒也簡單,只要其他參賽者成功上位,她再簡單地殺雞儆猴一番,人都有從眾心理,大家便都各歸其位,按照衛道聯盟本來的規矩做事,一時間衛道聯盟不會亂。而等時日久了人心浮動的時候,這個場景世界也該結束了。
而第二個問題就有點難辦了。排外這件事是組織的特點、爭權也是人的天性,想讓土著和參賽者都心平氣和地接受她,她得借力。
杜蘭真當然有她自己的心機。
現在死的高層,要麼是餘瑤的手下,要麼是程晢的派系,總之掐強鬥狠的刺頭都被她安排了。衛道聯盟一共只有十二個長老,加上餘瑤、程晢、寧璇,一共死了八個,只剩下四個。
這四個裡面,有一個是餘瑤的派系,其他三個包括雲長老都是平時話不多、存在感不高的中立派。這四個人有個共同點,那就是性格都不強勢、更傾向於被安排。
而在這四個人裡面,雲長老是資歷最老的那個,也是威望最高的老好人。
杜蘭真現在暫時把雲長老收服了,就可以由雲長老為她背書、借雲長老的力去收服其他人。
杜蘭真基本可以肯定雲長老現在是願意聽從她的安排的。以後不知道,但現在,雲長老六神無主,急需一個頂樑柱把衛道聯盟塌下來的天頂上去,沒有誰比餘瑤的親信、一直在他身邊見證各種變故卻一直鎮定自若、能力出眾的杜蘭真更加可靠。
但唯一讓杜蘭真有些不確定的是她竟然覺得雲長老雖然不能看穿整件事,卻似乎對於誰做了手腳、搞了小動作心裡有數?
妙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