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鄣陽君(熊整)已率軍攻陷博浪沙河港。”
“報!彭蠡君(熊益)已率軍攻陷祥符港。”
八月十三日清晨,楚水君剛剛在帥帳內起身,便接連收到了這兩份喜訊。
“好!”
楚水君心中大喜。
雖然說近兩日攻打大梁城遭到了挫折,別說攻克這座魏國舊日的王都,甚至無法對這座城池造成足夠的威脅,但打下了梁郡境內的兩座河港,這卻也是一件非常值得慶賀的事情。
要知道,魏國建成規模最大的四座河港,即「雒城港」、「博浪沙」、「祥符港」以及「商水河港」,每年魏國從這四座港口徵收的稅收相當可觀。
尤其是「博浪沙河港」,這座耗時魏國整整六年餘、花費了無數人力物力建成的河港,乃是縱觀整個中原規模最大、物流最集中的港口,中原再沒有第二座河港能與它相提並論。
相比較攻陷博浪沙河港的驚喜,攻陷祥符港反而不會令楚水君太過於驚喜了,雖說祥符港亦是一座規模非常大的河港。
驚喜之後,楚水君立刻喚來兩名心腹親兵,吩咐道:“立刻傳令鄣陽君與彭蠡君,令其維持這兩座河港的治安,不允許士卒搶掠、濫殺無辜。”
“是!”親兵躬身而退。
倒不是說楚水君亦治軍嚴厲,見不慣麾下計程車卒四處搶掠,他只是不希望博浪沙與祥符港這兩座河港被破壞而已,畢竟在他眼裡,這可是兩隻下金蛋的母雞,豈能因為些許蠅頭小利就將這兩隻母雞給宰了?
是的,楚水君從未想過要歸還博浪沙與祥符港——確切地說,這場仗所攻佔的所有魏國的土地、城池,他都不曾想過歸還。
別看齊國的田耽與楚國並不心齊,事實上,楚國與其餘諸國,也並非是一條心——似齊魯兩國,他們的目的只是為了削弱魏國,使魏國回到與韓國、與楚國、以及與「齊魯同盟」平起平坐的程度;而楚國,卻是要趁這次機會,一舉擊垮魏國,取代魏國成為中原霸主。
甚至於,比魏國更進一步。
在這一點上,無論是楚王熊拓還是楚水君,兩者的利害是一致的。
當然,一舉擊垮魏國只是楚水君的最高戰略目標而已,事實上他也明白,其實魏國仍然擁有著能與諸國聯軍一戰的實力,畢竟人家尚有三十幾萬精銳正在攻打韓國。
更要緊的是,一旦魏國的劣勢太大,越國的態度姑且不論,但齊魯兩國,肯定會因此生出別的想法。
這不,前日齊國的田耽舉薦魯國的將領季武、桓虎二人攻打駐守在東山的成陵王趙燊,楚水君就已經意識到,齊魯兩國的軍隊私底下肯定已經達成默契,準備在這場仗中抽身——可能在田耽看來,魏國一口氣失去了宋郡與潁水郡,就連梁郡亦即將淪陷,這已經足以讓魏國變得虛弱,沒必要再繼續削弱魏國,變相坐大楚國。
但雖然明白這一點,楚水君卻也不好直接說破,與田耽撕破臉皮,相反地,他還得好生供著田耽,畢竟目前正是齊國供養著諸國聯軍整整一百五十萬軍隊的糧草,倘若惹惱了齊國,那無疑就是雞飛蛋打的局面。
因此,楚水君決定將戰略目標制定在「攻陷梁郡」——倘若魏國要固守成皋關、伊闕關,那也由得他去,反正在失去了梁郡、潁水郡與宋郡後,縱使魏國仍有三川郡以及河北的河東郡、上黨郡、河內郡、邯鄲郡,國力也難免大受影響。
當然,前提是他能夠攻陷大梁。
大梁這座城池,在魏人心中的意義非凡,只要攻下這座城池,魏國上下計程車氣必定大落,此時他楚國才能夠順利實施後續的戰略計劃。
『博浪沙與祥符港已攻陷,剩下的,就只有大梁城以及冶城了……』
負揹著雙手在帥帳內踱著步,楚水君暗暗想道。
其實諸國聯軍眼下可以採取攻勢的,還有大梁城東的「東山」以及大梁東南郊外的「大梁學宮」,但這兩個地方,都被他忽略了。
放棄攻打東山,是因為楚水君覺得沒有必要,畢竟東山上並沒有什麼值得楚國出手的東西或者建築,那裡只有魏國曆代君主、功臣的靈廟——唔,相傳山中還有魏國曆代君主的王陵。
就像魯國的季武所說的,在這個信仰天地、信仰鬼神的年代,掘人祖墳這種有損陰德的事,還是很少有人會去做的,更何況退守東山的,只是成陵王趙燊麾下一些從宋郡敗退回來的殘兵敗將,楚水君不認為這些人能對他攻略大梁城的戰略造成多大的影響。
至於放棄攻打「大梁學宮」,那則是考慮到世人的態度。
畢竟大梁學宮已逐漸成為中原文化的匯合之地,出於各種考量,楚水君都不會破壞這裡——相反地,他還要派兵保護這座學宮,待等日後他楚國徹底掌管了這片土地後,他甚至還要將學宮內原來居住的學子、文人都請回來。
因此想來想去,冶城就成為了梁郡境內目前除了大梁城以外最值得攻取的目標。
還記得最初的時候,楚水君是打算藉助兵力上的絕對優勢一口氣拿下大梁城,但沒想到,卻在大梁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擊,這讓他意識到,這座魏國舊日的都城,恐怕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攻取。
因此,他便退而求其次,先圍住大梁徐徐進攻,同時再派其他軍隊攻佔博浪沙、祥符港以及冶城。
眼下,博浪沙與祥符港這兩座河港,皆已被他楚軍攻取,只剩下一座冶城。
不得不說,刨除掉大梁城對於魏人的特殊意義,楚水君最希望攻陷,便是大梁的陪城「冶城」,畢竟這座小城池,乃是魏國大梁冶造局的坐落之地,是魏國最高工藝技術的集中地,只要能攻克這座城池,他楚國就能得到魏國的工藝技術——魏國的工藝技術,如今可是比魯國更高一籌。
『新陽君項培與越國的吳起一同率軍攻打冶城,憑他二人的兵力,應該足夠攻克那座小城了吧?也不知戰況如何。』
楚水君暗暗想道。
事實上,早在昨日的下午,楚國新陽君項培與越國的將領吳起便率領軍隊抵達了冶城,嘗試進攻這座囊括有魏國最高工藝技術的城池。
就跟楚水君的想法類似,新陽君項培對於這場仗,最初也是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