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聽楊老闆他們這張新專輯了嗎?”
“開玩笑,哥們我買了二十張,質量是真的高!”
“我也買了十張,無限迴圈中,我居然找不出我最喜歡誰!!”
“對對對,我也是一樣,每一首歌都超級喜歡,不過,我感覺樸彩英要火。”
“哈哈,我也是這種感覺,彩英也該火了。”
“歌曲的優勢,感覺和《baby》有點像,大熱的商業歌曲,不過,大姐大終究是大姐大,這一首《o》我敢說很少有人唱得出來。”
“我做了一期這張專輯的影片,我把連結發給你們,你們就知道這張專輯有多恐怖。”
這是一個微信群的聊天,最後一條是個自媒體博主發出來的。
隨後還發了一條連結出來。
眾人點進去看了。
距離《我們的聲音》這張專輯釋出已經一週了,作為全球同時釋出的線上專輯,影片中來了一個盤點。
國內不用說,銷量突破了四千萬,碾壓一切線上專輯,包括單曲。
這個銷量是個什麼概念?直接全球之最。
國內外都有很多媒體在報道這件事,華國音樂市場的發展,線上上銷售這一塊遠遠超過了其他地區。
但實體銷售變成了渣渣。
M國那邊呢?一個星期的時候,專輯打包銷售為四百多萬次,並且持續發力。
網際網路的發展讓全世界的音樂市場都受到了衝擊,導致了二八定律嚴重。
好的東西幾乎是一下子都被人知道了,然後就產生了龐大的利益。
B榜上,《o》和《Call Me Maybe》空降前十,主打歌也就是楊修遠的那首,在去年就上線了,那個時候就進入過B榜,這一次打榜這首歌沒有統計。
神奇的是,《野子》和《沒有什麼不同》兩首華語歌曲也進入了B榜,並且名次不低。
《野子》在B榜三十五的位子,《沒有什麼不同》也在前五十。
不僅僅是M國,亞洲區域的其他國家,歐美地區的其他國家,這張專輯在首周都進了榜單,排名不低。
無數自媒體博主都靠著轉載這些資訊和外國人的評論,獲得了大量的關注。
第二週,B榜上。
顏青一演唱的《o》成功登頂,《Call Me Maybe》從第八爬到了第三,野子進入了前二十,沒有什麼不同進入了前三十。
《我們的聲音》這張專輯開始了在國外的屠榜霸榜之旅。
曲楊文化的幾個小傢伙也行動起來了,四個人分開去了各國各地露面演出。
這一次的規劃就是積累全球粉絲。
無數媒體報道,說這張專輯將會是網際網路時代音樂市場的代表性專輯,拿到全球市場上去都是如此。
國外也有媒體報道這件事,定義都是打破了各種記錄等等。
第三週,在世界各國,這張專輯開始登頂了。
B榜上,《Call Me Maybe》擠下去了《o》,成為了第一。
《o》第二!
前兩名,全是華國的歌手。
這個訊息傳到國內,變成了楊老闆開始在國外上演了自己打自己之旅。
這個訊息讓無數國內的音樂人拍手叫好,也幸災樂禍,當年他們也是在這樣,楊老闆出手,榜單都是自己打自己。
誇張的自媒體用的詞能讓楊修遠看了都臉紅。
【三月份的全球音樂迎來了楊老闆的時代!】
【楊老闆正式開始全球屠榜之旅!】
【世界音樂等於顏青一VS樸彩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