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菜,調料也是如此。
只要顧客想看,就能看到生產地和老闆的個人資訊。
若是老闆本就是做散客生意的,在餐廳裡還能看到老闆店門的位置。
比如你認為辣椒好,在提供辣椒的老闆下面,就有老闆店家的地址,這不是廣告,食神餐廳也沒有收廣告費。
“我們老闆尊重美食,尊重美食的創造人,這是一種文化。”廚師長無比自豪的在鏡頭下說道。
並且還能看到廚師的資訊。
比如你點一個麻婆豆腐,出菜員那邊會錄入廚師資訊,一號主廚炒的就是一號,二號主廚炒的就是二號,很簡單的一個操作,就把廚師由後廚推向了前臺。
這也是食神餐廳發展越來越好的最大依仗。
因為他們在打造個人IP。
“我把他們推向前臺,這是對他們工作的尊重,每一個人的努力和付出都應該被人看到,因為被人看到所以也更努力,也就更專業。”張四海作為老闆出鏡了。
現在的食神餐廳老闆存在感很低,顧客討論的大都是那些廚師和提供原材料的農戶。
畫面一轉,那群過生日的青年吃完了生日宴,鏡頭拉到隔壁的一群中年男人那邊去了。
這邊也有一個小聚會,接待外地的朋友,食這個篇章進入了中年階段。
對於中年人來說,飯偏向於功能性,因為這個階段,都意識到了時間的重要性。
接待客人朋友,食神餐廳是不二的選著,談生意維護客戶,縣城最大的酒店也出鏡了。
這邊雖然大,但來者不拒,沒有食神餐廳那麼多規矩,也更傳統。
各式各樣的豪華菜式,有賀壽的,結婚的,大型聚會的。
這邊的後廚每天就是一場戰鬥,炒菜用的都是超級大鍋,在交響樂的背景音樂下,廚房的每一個人都在爭分奪秒。
廚房很大,分為中餐廚房、西餐廚房、麵點房、蒸菜區、冷盤區....
每個人都在各自的位置上,上演一場人和美食的藝術。
一場大戰打完,一位主廚靠著架子翻看接下來幾天的工作。
“明天中午有七十五席,晚上輕鬆一點,只有四十席,後天是個大戰,一百七十多席,把請假的人叫回來吧....”
等別人吃完後,一個學徒小心翼翼的走到主廚面前:“師傅,我幫您炒員工餐吧!”
師傅笑了笑,點頭了。
......
一位中年男子在酒店中請客戶吃了飯,談的事沒結果,飯也沒怎麼吃。
回到公司,叫了一份外賣,這邊邊工作邊吃點東西。
縣城外賣這個行當也進入了鏡頭。
鏡頭像是搜尋,從公司到馬路,穿過人群,鎖定了一家簡單的小炒店。
“仔姜肉絲蓋飯一份!”
小炒店,一家只有六張小桌子的小店,卻因為外賣這個行當的崛起增加了兩個後廚人員。
老闆說:“他們不行,他們只看重堂食的客人,總是優先滿足在堂食這邊吃飯的人,你堂食能做多少個人?這是我大女婿,硬喊回來的,就是專門負責做外賣的,我們什麼都是新鮮的,調料也是好的,我敢說,這一條街就我們家外賣做的最好。”
“不僅外賣做的好,人家在網上點了你的飯吃,覺得還不錯,出來吃也過來,結果堂食也變好了,你看,都沒位置了,不說了,我得進去幫忙了。”
一個小炒店老闆的精明。
鏡頭也給了食客,生意確實好,不斷的出外賣,堂食還是滿客,那些過來吃飯的人看到沒位置後才去隔壁的店吃飯。
“為什麼過來吃?好吃啊,我這樣跟你說,我最喜歡吃他們家的回鍋肉蓋飯,肉多還新鮮,這個是能吃出來的,蓋飯這種東西,你食材新鮮好,比什麼調料都有味。”
“貴一塊錢?很正常啊,你肉多好吃別說貴一塊錢,貴兩塊錢我也來,三塊?那還是算了,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