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來自花果山》第二部的宣傳片發酵的時候。
光影傳媒釋出了一條公告。
“光影傳媒和曲楊文化達成合作協議,買下了遮天系列的一條支線人物的版權制作。”
這條公告對於喜歡遮天的人來說,是喜大普奔的。
光影是大公司,最近的專案還行,這個時候加入對遮天的製作,意味著明年遮天系列的電影將會至少多一部。
立馬就有各種媒體的小道訊息爆發出來。
“曹瑞斌找楊修遠暢談五個小時,最後以五個億買下了遮天系列之青帝五年的版權!”
這一條是相對真實的一條。
給觀眾驚呆了。
五個億五年,不便宜。
意思就是你什麼都沒幹,先給曲楊文化五個億的資金。
“我覺得曲楊文化雖然沒上市,但百億估值現在已經有點低了。”
“肯定低,就我知道的,現在業界知道光影花了五個億買斷了遮天系列的其中一條支線後,已經有其他公司在接觸曲楊文化了,就單輪遮天這個專案,估計都能撐起來百億估值。”
“一部電影的票房都五十七億了,百億估值不簡單?”
“不全是這樣算的,但也有點道理,如果給楊老闆一點時間,遮天系列的IP價值肯定不止百億。”
“這就是現在影視行業打造IP的價值吧,真弄出來,看看,一個版權就賣了五個億,不亞於一部票房二十億的電影的收益了。”
......
網上討論的熱火朝天的。
如果楊修遠有融資計劃,這個時候融,能進來一大票錢,求著送的那種。
但現在楊修遠不缺錢了。
遮天的票房收益分成已經下來了過半。
光影那邊說是買斷五年,實際只付了兩個億,還有三個億分批次進來。
曹瑞斌這傢伙精的很,就楊修遠知道的,立馬去找了阿里影業談合作。
這兩個億據楊修遠的猜測,起碼有一個億都是阿里那邊掏的錢。
如果要資本化運作,就這個專案,曹瑞斌立馬就可以賺錢。
在拉幾個人進來,資金全部別人出了,五年的版權買斷不是說就拍一部電影。
當然,這方面是有限制的,細化到了合同裡面。
所以曹瑞斌就只找了一個實力強勁的夥伴,阿里影業。
“嘟嘟....”
楊修遠在家,和創作團隊連線討論遮天的劇情,電話響了。
拿過來一看,陳思傑的電話。
“坐不住了?”接通電話,楊修遠就笑問道。
“你大爺!”電話裡,陳思傑直接就口吐芬芳了:“你給我出出主意。”
“出什麼主意?”
“你說呢?太他麼誘人了,又怕自亂陣腳。”
“看你自己的戰略吧,想穩就跟著我走,想搏一搏歡迎加入我的工具人系列。”
電話那頭,陳思傑都快咬牙切齒了。
這他麼就是火了之後的嘴臉。
名正言順告訴你,你來,就是給我當工具人,關鍵他麼曹瑞斌那SB還上了賊船。
陳思傑糾結的就在這,不是誰的仙俠電影都能賺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