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雅剛剛從電影的情緒中走出來,真正脫離出來她又覺得其實還可以演的更好。
聽著同事對自己的討伐,潘雅既高興又憂傷。
“楊老師能不拍讓人哭的電影嗎?哭死我了,還有那首歌,哇,一聽鼻子就酸,簡直了。”
“對,太可惡了,還有你,演那麼好乾嗎,最後還是個讓人揪心的結局,真的是!”
事實上楊修遠自己也哭了。
他沒在鵬城,而是在渝州。
旁邊曲繡衣還在抹眼淚呢。
“寫的什麼爛故事啊,都是你。”曲繡衣嘟著嘴,眼裡還有淚花。
楊修遠心疼的要死,捧著曲繡衣的臉,輕輕的給她擦眼淚。
“好啦,不哭了,那是電影,都是假的,是你老公編的故事。”
“嗚嗚...還有那歌,以後不許看這部電影了。”
“不看不看,以後都不看了。”
楊修遠有試著去總結,這部電影到底哪裡有那麼大的衝擊力。
因為一個電影院的人差不多都哭了。
這是楊修遠沒想到的效果。
在他看來,這其實也是一部很俗氣的電影。
最後歸納了兩點,一是那首歌,老男孩。
這首歌確實勾起來了淚點。
再就是羅文文和吳浩的愛情,那是沒有互相傷害的愛情。
真的是在最美的時候錯過的,一個喜歡,一個欣賞,那種淡淡又熱烈的情感,卻完美錯開了。
在配上老男孩這首歌,確實有點扎心。
楊修遠有點後悔帶著曲繡衣出來看電影了,本來懷著寶寶情緒就不能這樣。
“走吧,孤獨至死咱們也不看了,回家!”
出了電影院曲繡衣就好了,然後噗呲一下又笑了:“哇,你說我是不是把智商分給寶寶了,不就一個電影嗎,我幹嘛呀,這麼糾結!”
楊修遠錯愕,這就變臉了?
“完了完了,他們說一孕傻三年,我怎麼辦啊!”
楊修遠拉著曲繡衣的手走了。
沒去看那部《孤獨至死》。
他怕曲繡衣的情緒再被影響到,說實話,先前那首歌響起來的時候他自己也沒忍住。
電影除了是光與影的藝術外,還有聲樂。
配樂和音樂作品出彩也是一部電影的核心要素。
這個只要是正兒八經做電影的人都知道。
回家的路上,曲繡衣在網上翻看評論。
關於兩部電影的評論有很多很多,影評人、作家、導演、演員都有。
“《平凡無聲》,懷著一顆看文藝片的心走進電影院,只能說沒有失望,比大白?比不了,那是經典,這是一群小人物的故事,個性鮮明,這裡沒有真相大白,沒有死而復生,沒有好人好報,更沒有闔家團圓,有的是謝斌嘴上說不後悔但依舊對生活妥協了,有的是方學年的麻木之後家人帶給他的溫暖純良,有的是羅文文和吳浩的錯過,這一錯那就真的錯過了,一輩子也見不到了,說實話,這是我這幾年看到的有關愛情的電影中,讓我覺得最乾淨最合理的一段感情。”
“《平凡無聲》楊老闆的可惡嘴臉在這部電影中暴露的一覽無遺,最後混得最好的是回去讀書的吳浩,但這個吳浩又不是一開始的吳浩,和同學們唸的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不是一所大學,最後吳浩對同學們說,出社會太早相當於越級打怪,雖然經驗高但效率低下,這個形容讓我驚了,完美的說服了我,我們一直有讀書無用論的調調,但你認真讀了嗎?吳浩說出來的那句話就完美形容了讀書有沒有用,吳浩優秀不?兩個月成師傅,半年左右的時間,一家工廠的所有產品他基本上都能做,但升級了嗎?對於人生來說,經驗確實高,但效率低下,別說半年,就是一年兩年,吳浩工資也超不過五千塊,你看方學年,在工廠做了七八年,最後工資也才五千塊,雖然是勸我們好好讀書的可惡嘴臉,卻是我最願意聽的,不知不覺看個電影就被教育了一頓,這也沒誰了。”
“《平凡無聲》,這部電影講的是以小見大的事,這種故事不好拍,把很多元素揉捏到一起是楊修遠擅長的事,文導和韓導,兩個不同的導演,但出來的片子卻有那麼點相同的味道,我要聊聊那首歌,在羅文文看到吳浩說,我還是會想你,但我不會告訴你了,哭到崩潰,作為一個專業的影評人,我肯定知道煽情的來了,我會上當嗎?結果楊老闆親自上陣,來了一首老男孩,我尼瑪,真香!好久沒哭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