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飛燕銜來雨聲
驚了看花人
...
林小七的聲音綿長悠揚,關正奇的琵琶到副歌才切入,立體感立馬出來了。
當...噹噹噹...
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盤。
關正奇是正兒八經的大家,抱著琵琶坐在那裡,就有範兒!讓人不能忽視。
一曲完,眾人鼓掌。
林小七對著關正奇鞠了一躬,關正奇稱讚道:“曲子可以!”
“好聽!二位請坐,編導一開始給我這個話題的時候,我特意在網上查了查,小七算是國風音樂中的代表人物,比如最開始他的那首青玉,或者最近釋出的舊年春,或多或少都引用了古詩詞的元素,範老師怎麼看當下年輕人的這種慕古風?”
範寧點點頭,不急不慢的說道:“我認為這是好事,其實我們華國人從古至今都有這種慕古的意識,比如我的老家皖南,我們老家有一個風俗叫桌風,我舉個例子,比如吃飯,如果來了客人,桌子上的頭席是舅舅的,舅舅一定是最大,為什麼?因為我們那裡農村人的說話是舅通舊,像我們就是在這種風氣下長大的。”
“哦!也就是說舅舅的舅字和舊一樣,舊也就意味著古。”
“對對,舊就是古,是你的來源,所以舅舅最大。”
楊修遠聽到這,感覺有點意思,他想起了自己的外甥女,以後去外甥女家吃飯是不是也得受到這樣的待遇?
這個風俗都感覺新鮮,莫文斌笑道:“我們從古至今彷彿都有這麼一種慕古的價值觀,比如說古人好古,有一個評價,說你是一輩古人,這是很高的評價,比如好古之人、古道熱腸都是稱讚詞!就像剛剛範老師說的舅舅最大,你們說這種風氣到現在是不是已經開始衰敗了?”
莫文斌挑起了話頭,範寧沿著莫文斌的話頭說道:“沒衰,現在的好多好古表面上看是一種時髦,比如小七的古風作品,漢服文化等等,實際上我覺得是一種民族文化自信的重拾。”
林小七插了一句嘴:“我們寫國風作品的時候,做出來一段好的旋律,你就覺得很美,在加上特有的歌詞,那是很有成就感的事。”
“能理解,像我們做藝術類工作的,有很多精神養料都來自於古文化,古代有很多很多高風亮節之士,承擔起古文化的並不是說單純的美和華麗,還有背後的事與人。”關正奇強調了一句。
林小七有點緊張,趕緊點點頭。
“說到這,我想問問楊老闆了,有沒有考慮也寫一些古風類的作品。”也許是看楊修遠沒說話,莫文斌主動遞了個話過來。
楊修遠點頭,說道:“想過,剛剛看小七和關老師的表演,讓我看的很感動,我們有很多民族樂器,包括古詩詞,都是特別好的養料,我也在想等今天回去以後,試著做一些古風類的作品,當然,一切都只是摸索學習。”
“那我就有點期待了。”關正奇笑道。
關正奇聽過楊修遠的作品,能聽得出來楊修遠的歌是經過打磨的,有底蘊在,這些是能看出一個人對於自己所做的事是真花了心思的。
“說起古詩詞,有一個人就不得不提到了,李太白。”莫文斌看著範寧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