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大湖之畔的巫城時,衛淵終於知道,雨之國短期反撲的底氣應該被打掉了。
此時衛淵凝立在城市上方,根本不在意偷襲,偶爾有巫偷襲,他反手就是一記道法直接將偷襲者轟殺,就是這麼囂張。
無論衛淵再如何囂張張狂,也不見幽巫身影。
三萬大軍分出多支小隊,在這座臨時的大城中四處巡視喊話,將巫人從藏身處驅趕出來,命他們帶上所有財物食水,在城南集結,限時一個時辰,逾時不到者,後果自負。軍隊也不怕巫族不聽話,反正時辰一到,就會放火燒城。
衛淵已經透過道基武土召集分散出去的部隊趕來匯合,一個時辰中陸陸續續又到了四萬餘,將這座巫城四面包圍。
轉眼間時辰已到,在城外集結的巫族只有六十餘萬,餘者部分逃離,大多則是躲藏起來,期待能逃過一劫。
此時北方一點火光亮起,緊接著火線迅速向周圍推進。上千人族修士不斷將火系道法拋向四面八方,將整座城市點燃。
人族和巫族征戰多年,各自都有許多專門針對對方的道法,這種在巫域天地中依然可以持續燃燒的道法就是其中之一,毀城格外有效,即便在水面也能燃燒。
火線由北而南,很快整個城市都變成了火海,許多巫族都從藏身處衝了出來,但很快就倒在了火海里。有些巫幸運地找到了安全的藏身處,也有許多死在了躲藏之地。
眼見整個城市都付之一炬,衛淵便命人押送所有巫族返回青冥。此地距離青冥九百里,此時還沒有逃掉的巫族不是下民就是奴隸,基本都沒什麼修為,九百里對它們來說就是生死之路。
衛淵派了一萬戰士押送幾十萬巫族上路,一路上不眠不休,每日只吃一頓。
如此處理,能活著走到青冥的十不存一。
這是陽謀,以此法可以讓大部分巫族自行在路途中死去,不會產生多少業力。至於那些真的活著走到青冥的巫,衛淵也會遵守承諾,給他們活下去的機會。
巫族多了,本身就會慢慢改易天地。所以數量太多,也就成了取死之道。
運河的水已漸漸乾涸,上游巫族已經切斷了水源,以防止人族大軍順著水路進攻。
想要把運河填上是個巨大工程,現在青冥百廢待興,人手不夠,衛淵也就放任運河不管。一條運河不是關鍵,能打贏才是關鍵。
衛淵以一名道基武士幻化成自己的樣貌,跟隨大部隊行動,自己則是孤身先行飛回青冥。
他先是看了一遍最近兩日積累下來的公文。就這兩天當中,報到衛淵這裡需要他作決斷的事情已經有兩百餘件。
有人間煙火輔助,衛淵處理公文的速度極快,兩百餘封公務只用了小半個時辰就處理完畢,其中耗用時間最多的還是讀和寫批覆的過程。
現在新增的一件要事,就是需要儘快處理被巫族毒水汙染的土地。這個目前沒什麼好辦法,只能採用餘知拙之法,將有毒地塊全部挖起運走,再從其它地方運來好土填埋。毒土在界域外尋找一地堆放,然後再慢慢處理。
除此之外,短期內的大事是戰爭撫卹,長期的大事是傷殘人員的待遇,雖然只有在青冥這才算是大事。或者說,在衛淵心中這是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