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雲龍即將選擇自己未來的道路時,黃河開啟了喚醒勇虎系統,開始檢視關於傘兵的科技選項。
他提到傘兵並不是心血來潮,是有一個非常合理的原因。
那自然是因為系統裡有相應的科研選項,解鎖完畢以後系統的軍工廠就可以生產傘兵需要的裝備,並且現實裡也會獲得同樣的生產線。
雖然此時這個科研專案是不可選擇的狀態,不過也可以理解,畢竟空降的需求至少有三點,一是運輸機,二是傘兵部隊,三是制空權。
現在他連帶英的那條決策線還沒點,一架飛機都沒有自然是不可能直接解鎖傘兵科技。
不過這也不需要等太久,上一條決策還有五天就結束了。
隨著各國科技不斷在進步,作戰理念不斷地革新,越來越多的兵種及其新式武器出現在了戰場上。
一戰時期戰場上出現了坦克、飛機和毒氣,二戰時期則多出了特種兵、空降兵等更加現代化的兵種。
這個時期是空降部隊高速發展的時代,而毛子可以說的上是空降兵之父,他們早在沙俄時期就組建了一支20人的傘降小隊。
空降兵的訓練,往往伴隨著大量的事故和裝置不成熟而引發的安全問題。毛子在這個實驗性兵種的建立初期,並沒有因為各種問題就放棄鑽研。
他們不斷地改良空降部隊戰鬥與訓練的體系,因此這種新興的兵種在遙遠的西伯利亞發展速度極快。
1935年的時候,毛子已經有了一萬人的傘兵部隊。
同年的基輔軍演中,他們派出了一千二百名傘兵,甚至還空投了幾門反坦克炮和一臺超輕型坦克。
雖然演習這種事情有一定的表演成分,但也足以讓當時各個國家的觀摩團驚為天人,並且完全認可了這個兵種的實戰價值。
那些軍事觀察員開始意識到,接下來的戰爭要迎來新的打法了。
「只可惜這些毛子的傘兵精英在第聶伯河戰役中,因為戰術的原因直接送了一大波。」
那次演習結束後,各國相繼組建了自己的空降部隊,就連高盧雞和意麵都毫不示弱。
意麵在二戰中一直扮演的都是幹啥啥不行,投降第二名的角色。
單他們的傘兵部隊,可以說是為數不多的純粹戰士。經過多場鏖戰閃電傘兵師,從組建時的3500人到最後只剩下了300人。
在意呆背刺軸心轉投同盟時,剩餘的成員被三德子的第四傘兵師吸納,可以說是極個別被三德子接納且尊重的意麵部隊。
高盧雞就沒啥說的了,因為投降太早那兩個傘兵營都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參加首秀。
果脯第一支傘兵部隊是在1942年成立的,當時空軍入伍生總長覺得,放棄那些在空軍入門測試中落選的人有些可惜,便將他們召集到了一起轉化為傘兵創辦了跳傘訓練隊。
為了在接下來的戰爭裡可以發揮作用,給部隊提供了垂直作戰支援。他們進行了機場攻防、重點防區突破和野外生存等一系列訓練。
只可惜這種長遠的戰略目光在當時沒有得到關注,畢竟光頭的技能全點在了股市上,而且那年的大環境太差了。
空降訓練可是需要很多裝備的,在某人說了錢放銀行有利息,買了飛機放在那裡等著舊的情況下,這支部隊根本不可能得到經濟上的支援。
再加上訓練和裝備皆不得法,最終的結果就是不了了之。
最終還是1943年7月的時候,飛虎隊的隊長憑藉私人關係四處運作,才獲取了一部分傘兵所需要的物資裝備。
在1944年的元旦成立了民國第一支傘兵部隊“傘兵第一團”,對外代號是鴻翔部隊。
這支部隊經過大量的訓練,最終還是趕上了最後一波跟鬼子作戰的機會,在1945年7月攔截廣東和湖南等地的鬼子北撤。
甚至還以機降的形勢襲擊鬼子的丹陽機場,在陸軍的協同下發起進攻。
總體來說果脯的傘兵雖然成立時間比較晚,投入戰鬥時已經接近了尾聲,但至少打出了三戰三捷的資料。
由於鴻翔部隊多數成員都是有思想有覺悟的年輕人,所以他們起義了,成為了新中國空降兵的基石。
如果李雲龍的帶領著八路軍的精銳部隊訓練出空降兵,那這個名頭就要落在他的身上。但從歷史意義上來說,絕對比主管一個小軍區要厲害的多。
而李大團長未來的對手就要比他差多了,小日子的傘降部隊可以用極品二字來形容,他們用一次次的行動證明了自己是二戰期間最垃圾的傘兵。
按照鬼子內部的說法,最好的飛行員去了陸航,最好計程車兵去了海軍,剩下的歪瓜裂棗全部去了傘降部隊。
當年基輔軍演也有小日子的觀察員參加,看到了人家毛子舉辦的幾次空降演習,鬼子也是心動不已。
他們在*滬會戰的時候就組織了一次百人傘降行動,只不過完完全全就是災難性的自殺式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