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武一途,著實太苦太險也太難了。
如果可以的話,他們寧願廢除這個決定。
因為他們中,有很多都“後繼無人”。
子孫不少,可有從武根骨的,有從武毅力的,有從武之資的,三者相交,就幾乎無人滿足了。
也就是說,他們這一代後,親貴之爵多半就要丟失……
而一旦丟了,想再找回,難度之大,超乎想象。
像賈環這樣,能重振家業的子弟,在神京城中,百中無一。
家族衰敗,指日可待。
當初連堂堂賈家都是如此,更遑論是他們家族?
因此,對於“罪魁禍首”的武道,憂心忡忡的他們,打心底裡反感。
當然,這種反感不能流露在外。
因為此策非隆正帝所定,而是高祖和太上皇……
所以,眾人看著面色微微激動的隆正帝,心裡縱然不滿,可到底還是跟著裝模作樣的喊了幾聲“萬勝”。
然後,比武開始。
說是自.由比武,任何人都可以上,但也只是這樣說。
真要是個粗通拳腳的普通士兵都能上,那這一萬多人都上一遍,十天半月都比不完。
因此,守擂者乃是武道中人,為一御林軍卒。
最先上臺的,亦是一個初有武道根底的武人,出自灞上軍營。
僅“武道”二字,就讓九成九計程車兵都沒了機會。
這本就是現實……
……
大秦軍服統為黑色,且極為簡潔幹練,沒有那麼多花式去區分不同軍區軍種的兵。
唯一不同的,就是在後背後心處,有一片白,上書各自所屬軍隊的番號。
比如說御林軍計程車兵,背後後心處就是“御林”二字。
灞上軍營的人,背後後心處,就是“灞上”二字。
嚴格來說,在通體黑色的軍服上塗一片白,是非常不合理的事。
因為這樣醒目的標誌,極有利於敵人的射箭瞄準。
但,大秦軍方的意圖正是如此。
當一個士兵,以後背面對敵人時,那隻能說明一個問題。
他在可恥的逃跑。
這樣的人,不配做老秦士卒,也不配活在世上……
……
比武進展的如火如荼。
守擂的人已經換了幾波了,打的也愈發精彩激烈。
大秦軍中,藏龍臥虎,高人輩出,果不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