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龐大的資料,在白歌的靈魂中記錄著,演繹著。
這讓白歌的靈魂場奇異地亮起,瞬間光芒萬丈,只要是能看到靈魂的人,都可以看到白歌宏大的靈魂之光。
能記錄近乎無限資料的倉庫是什麼?唯有靈魂。
科學聖人們需要用繁瑣的演算法,去記錄自己浩瀚的知識,便是因為他們很早的時候,成為物理飛昇者的時候,就放棄了自己的靈魂。
這固然可以讓他們不修心,可相容一切思維模式,但也沒了生命天然的最龐大的資料儲存庫。
“這種感覺……難道是太一?”
漩渦、一號乃至更多的科學聖人,都猛然間盯住白歌。
他們並不能感受到白歌靈魂的演繹,但能感受得到此刻周圍世界出現的變化。
訊息在瘋狂的演繹著什麼,使得他們的感知中,量子態不再是混沌不清,而是包含了極為豐富的細節,彷彿是一個‘狀態集合’。
以前他們知道,量子態是混沌不清的,它到底能坍縮出多少種現實,也是不確定的,只有當事件發生,才可以確定量子疑雲坍縮的結果。
儘管因果律技術透過訊息欺詐,讓量子態指定了單一的門,可這往往是極小範圍的。
比如因果倒置升維,便要求少量的質子結合形成生命,然後超維者就有身體了。
但大家的高維之軀,剛開始都只有十幾個分子而已,與整個宇宙相比,根本微不足道。
這已然是他們的極限,否則為何不乾脆因果倒置出超龐大的身體?甚至是整個宇宙物質形成的身體?
只因為,擾動項越多,量子態的可能就以幾何倍數增長,根本非人力可能及。
整個大宇宙,無數高維的量子,低維的量子,其狀態集合大到不可思議。每一個時間單位下,都形成超數量級的未來。
所以,從未有誰能切實地自己去衍化出宇宙的所有動態量,以及可能的動態。
但現在,有人做到了,那量子疑雲在漩渦等人眼中不再神秘。
一個小小的量子,它那疊加態竟給大家一種龐大到似乎包容宇宙的感覺。
彷彿宇宙所有的答案,都在那最微觀的量子中。
其竟然呈現出一副美妙到極點的圖景,這圖景若用數學模型表示,只需一丁點就足以把他們的所有計算單元都燒壞。
是以,它無法表達,任何對它的描述都是片面的,不準確的。
除非他們能透過觀測此刻奇蹟般的演繹,計算出其模型,否則怎麼表達都是錯的。
“超統一模型!泛維度宇宙超統一模型!”科學聖人們淚流滿面,看著原本隱匿疊加態的量子海洋,突然一個個量子展現出疊加態的真面目,深切感受到這宇宙最終極的美。
這是他們夢寐以求的東西,是他們百億年苦苦追尋的答案。
是宇宙所有可以演繹的模板。
可惜,他們無法完全欣賞這種美,此刻模型就展現在他們眼前,展現在手中、腳下、頭頂,方方面面,也只能看到冰山一角。
他們瘋狂地想記錄這個超統一模型,可惜因為他們自身的缺憾,亦只能總結出片面。
漩渦因為統一了三十八億個模型,所以此刻能感覺到三十八億種認知結構。
一號統一了四十億個模型,所以能感受到四十億種。
可這些,與超統一模型比起來,還是差太遠了,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
他們不知道的是,白歌給他們展現的超統一模型,並非完整版,只不過是統一了四十二億種的版本。
真正的完整版,若呈現給他們,就是在殺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