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聖賢莊不愧是當今天下儒家學子奉為聖地的地方,莊子內小橋流水,假山林列,三五步之內必有奇花異草栽種道路兩旁。莊內更有一潭清水,裡面還有一兩尺長的錦鯉遊曳。
嬴政走在所有人前頭,伏唸作為主人和丞相李斯一起並排走在皇帝陛下身後,兩人身後便是蒙恬,蒙毅,以及尾隨在最後的趙高等一眾宦官。
李斯有些感慨,他也曾是這裡的學子之一,有幸在小聖賢莊生活過一段時間,今日舊地重遊不免有些激動。
“陛下請看,此處乃是聖人孔子教學之處,如今仍然有我儒家學子在此討論學術。”走到一處陰涼之地,有一個大樹立在此地,樹蔭下有石桌石凳擺設,伏唸對嬴政介紹道。
嬴政走了過去,坐在一個石凳之上,打量四周。樹蔭下有石碑數塊,上面均都刻著論語上的字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嬴政讀起一塊石碑上刻著的文字,而後又看向另一塊石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啟奏陛下,此言均是論語內之言,便是教授天下學子學識道理,也是聖人之言。”李斯開口說道。
伏念接著李斯的話說道:“丞相大人所言不錯。陛下,儒家之道奉行禮法治國,天子是天子,臣子為臣子,綱常不可亂,綱常亂,則天下必亂。是以在下認為,陛下乃是人中之龍鳳,更要順天應民,教化天下,方為明君之道。”
嬴政對於儒家的道理向來不是很推崇,自數百年前秦國先王建立秦國以來,便一直推行武力,發展國家經濟,歷數代而不變,為後來的秦國一統天下打下了雄厚的基礎。直至嬴政登上王位,周天子亡故,大周王朝依然覆滅,禮制崩壞,對於伏念所說的禮法治國,嬴政並沒有太過在意。
嬴政笑著說道:“伏念先生所言確實有理,想當初那周天子也是以禮治國,最後如何?天下諸侯無一人服從起管轄,天子之位如同虛設,莫非這也是禮法之功勞嗎?”
伏念不為皇帝陛下責問刁難所動,只是拱手回答曰:“陛下聖明,此一時彼一時也。如今之天下已於周天子之時大不相同。陛下一統天下,將天下之權利彙集於帝王手中,更沒有分封諸侯與天下各地,這一點就比當初武王伐紂之後,分封各路諸侯,最後成也諸侯,敗也各個諸侯。”
“哈哈哈......”嬴政聽完伏唸的話放聲大笑,笑完之後看著伏念說道:“那你又可知道此法是誰向朕說出來的嗎?”
伏念不解,他看向一旁立著的李斯,問道:“莫非不是丞相大人?”
李斯微笑著搖搖頭,他看了嬴政一眼,見嬴政沒有想要說話的意思,於是開口向伏念說道:“當年本相也是這小聖賢莊內的儒家弟子,有幸拜入荀子老師門下,不過老師門下弟子雖然不多,但是仍然有一人比李斯更有才華,這個方法就是他向陛下說出來的。”
伏念恍然大悟,他知道那個人是誰了,此人的確是才華橫溢,如果此人還在世的話,恐怕今日儒家的聲望要大上一倍還不止。“丞相大人說的是韓非師兄吧?”
“不錯,正是韓非,當初朕十分想要將其留在朕身邊,可惜他一顆心始終向著他的韓國,無奈之下朕只好殺了他。如今看來,韓非向朕提出來的幾條建議的確不錯,大秦能夠有今日天下,韓非的功勞亦是不小。只可惜啊,可惜......”說起這個有些遙遠的名字,嬴政依然有些惋惜。
當年韓非之事,讓還不是皇帝的嬴政算是傷透了心,他是如此的看重韓非,甚至允諾他秦國當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可是韓非始終不願意留在秦國。韓非的能力之強,讓當初的李斯,蒙恬等人很是忌憚,如果真的將其放歸韓國,或許不出數年,已經淪落為秦國看門之犬的韓國不是沒有重新崛起的可能,韓國在秦國一統天下的過程中第一個被秦軍所滅,其中或許也是沾有韓非的一點原因吧。
李斯開口說道:“如今我大秦一統天下,這也證明陛下的確是天選之人,縱使韓非復活,亦不能擋我秦國一統天下之腳步。”
此時,顏路帶著人拿來茶水點心,擺在石桌上面,嬴政讓李斯等人還有伏念等都坐下,既然此處曾是孔子教學之地,那麼也算得上是一處福地,在此談論天下大事,也是一種樂趣。
“陛下,此乃我莊內青茶,請陛下享用。”伏念為嬴政倒上一杯茶水,將其遞給立在一邊的趙高,然後說道。
趙高將茶水端給嬴政,嬴政聞了一下茶杯冒出來的熱氣,讚歎道:“好茶,比起朕在宮中喝的茶水都不遜色。”
“陛下說笑了,此茶不過是莊內的一棵茶樹上採摘的,倒也是平常至極,只不過此樹乃是有先師孔子種下,後又經莊內數代人汲水澆灌,久而久之,味道確實比起尋常茶水多出了一份清雅之氣。”顏路是負責照料茶樹之人,對於茶水他比起大師兄要了解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