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僅僅派遣一個府衙門的人去幫忙,恐怕需要數十年,才能勉強讓當地融入到我大宋。
數十年,我們不一定等得起。
留給兒孫的話,我們也不一定放心。”
王曾沉吟了一下,道:“除了派遣一個府衙門的官員以外,我們再派人去推行蒙學如何?
反正那些人都是罪民,都屬於軍管,我們讓他們做什麼,他們就做什麼。
他們無論是種莊稼,還是牧馬放羊,又或者是伐木。
所得的大部分收入,都是朝廷所得。
我們可以拿這些收入,開設蒙學,還可以購置布匹等物,送過去,讓他們逐漸的褪遼人的服飾,穿上我大宋的服飾。
過個十數年,當蒙學內的孩子們長大以後,我們就不需要再擔心他們漢化慢的問題了。”
王曾提出了這個建議,像是開啟了呂夷簡和張知白的思路一樣。
呂夷簡眼前一亮,道:“我們還可以遷移一些貧苦的百姓們過去,給他們分田分房。讓那些遼人看到我大宋百姓的待遇。
他們脫離罪民籍的唯一途徑就是讀書。
如此一來,他們就會更發奮的讀書。
漢化的時間也會在此縮短。”
張知白鄭重的道:“在此期間,我們可以精心的遴選官員。一旦一地的百姓漢化達到了四成,我們就能派遣官員過去,結束他們的軍管制,正式的推行府制。”
趙禎聽完了三人的想法,思量了一會兒,道:“興慶府等地,用的就是以讀書脫籍的法子。
可是當地的百姓,似乎跟我們漢家文化八字犯衝。
讓他們讀書,比殺他們還讓他們覺得難受。
所以至今興慶府等地的成人,也沒有幾個透過讀書脫籍,反倒是那些孩童,在強制蒙學下,脫籍了不少人。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楊文廣和王隨提出可以用軍功脫籍的時候,那些百姓才會不要命的殺出興慶府等地,屠戮了遼國的西南路和半個西北路。
遼地恐怕也會如此。”
呂夷簡趕忙道:“興慶府等地漢化時間比較短。時間一長,自然見成效。我們既然決定了花十數年的苦功在遼地大肆推行漢化,那一定會有成果。”
趙禎沉吟了片刻,道:“此事朕在思量思量,你們先下去將開恩科,和派遣國子監和太學學生去遼土的事情辦了。”
呂夷簡三人齊聲應允了一聲。
三個人也不敢耽誤,當即出了資事堂,一路往宮外走去。
只是走到了東華門的時候。
呂夷簡似乎想起了什麼,一拍大腿,喊道:“不對啊……我們三人今日進宮的目的是為了勸解官家換寇季和種世衡等人還朝的。
被官家一攪和,我們把正事給忘了。”
“算了吧!”
張知白無奈的說了一句。
呂夷簡瞪起眼道:“什麼算了?”
張知白感嘆道:“如今遼土上可不僅僅只有兵事,還有政事。軍政一把抓,除了寇季,別人沒那個能耐,也辦不好差。”
王曾嘆了一口氣道:“除了寇季,也沒人敢抓東北的所有大權。”
大宋既然已經對殘存的遼國掀起了戰爭,那不覆滅遼國,就不會停歇。
殘存的遼國有多大?
不輸給以前的大宋。
即便是失去了燕雲十六州和一半的西北路,依然不輸給以前的大宋。
如此龐大的疆土上的軍政大權,整個大宋,除了寇季,別人還真不敢抓。
寇季抓著,趙禎放心。
別人抓著,趙禎估計會派遣十個八個的人貼身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