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皇家所屬八大基金及一系列控股企業,全都開始收縮生產規模,積累現金流準備抵禦寒冬。
同時動作是在整個帝國範圍內拋售所持有的大量物業,商業樓宇和店鋪產權,陸續拋售不必要的企業股權,增加控股銀行黃金儲備。
皇家所餘控股權重點集中於大型壟斷企業,比如石油化工,新興製藥,精密機械,金銀鐵煤礦山及原料加工,海港碼頭和汽車行業,實行全面收縮戰略。
這一過程將持續2~3年之久,另皇家控股銀行保有的黃金儲備再增加一倍多,將會達到8000餘噸的驚人總儲量。
只要手中有了錢,無論是刺激經濟還是投資基礎產業,都能對大蕭條中的國民經濟起到正面幫扶作用,穩定民心士氣。
從目前來看
由於大唐帝國經濟處於明顯的過熱繁榮中,佔據大頭的國內資產脫手相當順利,而且能夠獲取較高的溢價。
皇家內務府所屬八大基金自1918年末起,全面收縮的戰略執行得相當順利,正在有步驟,有計劃的拋售非核心層資產。
李察非常清楚
第一次世界大戰總有打完的那一天,歐洲重建與工農業恢復也會迅速提上議事日程,當前繁華盛景的好日子很快會結束。
當歐洲數以千萬計的軍人返回家鄉,歐洲對進口商品的迫切需求將會驟降,大唐帝國數十萬家工廠和農牧場主將會陷入盲目擴張中的窘境,而這是資本主義制度無解弊病。
經濟發展高潮隨之而來的就是低谷,社會大眾一次又一次犯著同樣的錯誤,政府引導能夠起到的作用並不明顯。
如今在報紙廣播中
經常出現專家學者的示警言論,針對帝國經濟過熱的情況,提醒大大小小的企業主切勿盲目擴張,謹防經濟危機的風險。
俗話說,好言難勸該死的鬼。
很多被巨大財富晃花眼的企業主和投資者們,壓根兒也聽不進政府方面反覆發出的警告,孤注一擲的投入進去。
據大唐帝國第三季度的經濟執行報告顯示;
在本季度內,固定資產增長14.32%,購置裝置及其他工業產品費用增長19.07%,處於過熱執行階段。
這表明
大唐帝國這大大小小的企業主投資熱情高漲,願意花錢更多的購進裝置,擴大生產以求增加出口,賺取更多的超額財富。
但世界大戰能一直打下去嗎?
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戰爭而刺激出來的巨大需求,將會因為一紙停戰條約而陡然腰斬。
屆時,過度投資形成的巨大風險,就將壓垮這些盲目樂觀的企業主和商人。
當前的世界大戰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李察就早早的看到了危機,並且透過社會報刊輿論廣泛示警。
事實上
預警所起的作用並不大,連續五年的全面經濟繁榮,已經讓人們忽視了可能的經濟危機,樂觀情緒佔據了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