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日後
經越洋電報往復幾番之後,倫敦政府終於同意了在古巴問題上與唐國採取一致立場,默許其在中美洲和西太平洋呂宋群島的殖民擴充套件,以換取在歐洲巴爾幹問題上得到的有力支援。
倫敦的這些官老爺一改往日拖沓作風,迅速的做出回應,主要在於巴爾幹戰局愈發的糜爛,現在已是火燒眉毛的事兒了。
沙俄的攻勢非常迅猛,由米哈伊爾·尼古拉那維奇大公指揮的9個軍共計32多萬人,組成了高加索集團軍,正在對多瑙河前線展開不計代價的瘋狂進攻。
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奧謝季亞等地的民團也加入了高加索集團軍,這使得高加索集團總兵力進一步膨脹到38萬餘人。
憑藉著近三倍的兵力優勢,高加索集團軍經過苦戰突破了巴爾幹山脈防禦線,大軍直接威脅到奧斯曼帝國首都伊斯坦布林。
奧斯曼帝國倚為依賴的英國援軍遲遲看不見蹤影,值此生死存亡之際,也不得不咬著牙苦撐下去,求援急電幾乎每天一封的送到唐寧街首相辦公室桌上。
在這個火燒眉毛的當口,哪怕唐國的要價再高一點,英國也得硬著頭皮答應下來了。
1877年9月14日
唐寧街罕見的發表了一份措辭嚴厲的譴責宣告,就西班牙遠征軍在古巴血腥鎮壓殖民地群眾,予以嚴厲的譴責,認為“血腥屠戮的行為,是文明國家的羞辱”云云。
這是一個明確的訊號,顯示英國的中美洲政策與唐國同一步調,雙方齊聲譴責馬德里的鎮壓暴行,而這引起了西班牙人的極大顧慮。
由外交部次官朱亞卿陪同,正在洛杉磯遊覽的英女王特使詹姆斯克利夫蘭勳爵立馬結束行程,乘坐火車返回帝都長安。
隨後的事情很順利,幾日後,唐英雙方在帝都長安共同發表嚴正宣告;
對沙俄悍然入侵奧斯曼帝國的侵略行為予以強烈譴責,這種粗暴改變歐洲格局的行為絕不能被允許,也不能被縱容。
唐英兩國決定共組遠征軍干預戰爭,並且對遭受戰火塗炭的奧斯曼帝國提供必要之物資援助,展現國際維護和平穩定的強大力量云云。
1877年9月27日
唐國宣佈調動第1批遠征軍集結在芝加哥和紐約港,總數約4.6萬軍隊,將會陸續開赴歐洲巴爾幹戰場。
第2批遠征軍擬於10月某個時間段出發,隨後還將有第3批,第4批和第5批跨洋遠征的軍隊,以支援英國為首的世界維護和平力量。
說實話
倫敦相當喜歡與唐國做交易,只要相關的利益交換到位,唐國兌現承諾毫不拖泥帶水,行動立竿見影。
英國政府在倫敦同時宣佈;
將會派遣一支強大的皇家海軍艦隊干預戰爭,這是對沙俄及其盟友發出切實的威脅……
一時間,整個歐洲上空戰雲密佈,世界矚目的眼光全都盯著這裡。
英、唐兩國作為世界實力頂尖的列強,無疑是兩位重量級的選手,他們相繼表態對沙俄及其盟友造成了極大壓力。
沙皇亞歷山大二世10月13日在聖彼得堡就此發表談話,公開表示;
沙俄及盟友無意推翻奧斯曼帝國現政權,戰爭行動只是為了聲援奧境內受壓迫的基督徒,這包括信仰東正教,天主教的各少數民族。
沙俄願意與英、唐等國展開積極對話,就巴爾幹問題尋找一個可行的道路,不謀求對抗,不考慮進一步升級戰爭……
話裡話外的意思;慫了。對國際列強幹預戰爭表現出柔軟的身段,這在沙俄的身上很難見得到。
英國拉著大唐一起訛詐沙俄,可比起那些體量小的西北歐國家效果好的多,不得不佩服英國佬的眼光毒辣,把沙俄的心思看得透徹。
數萬裡之外的神州內陸新江
左宗棠大軍業已徹底擊敗阿古伯反叛勢力,正在下大力氣根除流寇遺毒,打擊零星馬匪和維吾爾叛斷武裝,力圖穩定全江局勢。
烏魯木齊欽差大臣行轅
此時已進入寒風蕭瑟的冬季,前些日子剛剛下了一場大雪,街道邊和庭院裡殘留著厚厚的積雪。寒風呼嘯著席捲過城鎮,讓人聽了頭皮發麻。
率軍攻克烏魯木齊的劉錦棠將軍乘坐一抬暖轎抵達,早已有等候在門口的管家引領,一路繞過正堂,向後院書房行去。
“顯謨吾弟,此時急招乃有大事相商,還請莫怪!”左宗棠此時已經迎出來,拱手作禮寒暄。
劉錦堂署理行營事務,兼江、甘兩省巡撫要職,正三品通政使,是欽差大臣左宗棠得力的臂膀,收復新江的首要功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