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溫孤沒有故事可講。這可能是一個留守兒童的痛苦經歷,他的父母都是由祖父去世和撫養長大的。
爺爺不是本地人。他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在這裡定居。他不能耕種土地,但他的手很好。除了自己出售,他還提供鳳凰山紫陽寺。
然而,道觀的商業發展越來越好,手工制香已經不能滿足需求,於是轉向制香工廠。那種又直又長又濃的香每柱可賣900元。
溫孤很小就學會了這種手藝,他真的很喜歡。他有良好的習慣。他努力學習,明智和勤奮,並被省城的一所大學錄取,但經過兩年的學習,爺爺突然得了重病。
沒有多想,他輟學回家好好照顧他。然而,很遺憾,我的儲蓄用完了,我欠了一些外債。爺爺去世了,只留下了這個小院子和一個充滿薰香的房間。
唯一的好處是他沒有遇到任何扯淡的爭論,而且他順利地繼承了遺產。
鑑於溫孤的情況,這實際上是非常尷尬的。沒有完成學業的大學生不如大專學生,甚至不如技校學生。白城是個小地方,沒有太多工作要做。即使他看起來有點像什麼東西,他也不能去那裡。
經過深思熟慮,亞把心轉向了自己,成了一名山販。有地方保護,成本低,只有痛苦。
我不怕苦難,但我已經忍受了苦難。我白天上山,晚上打零工。已經一年多了。他不僅還清了債務,還存了一些錢。
“敲打!”
牆上的掛鐘就像一臺沒有油的機器。它不願意用針走路。溫孤關掉電腦,去廚房拿了一盆水,開始洗手。
他的手指很纖細,指甲鉗很整齊,不用肥皂,他慢慢地在水中摩擦,好像要清洗每一寸面板。
之後,他推開了房間的門。
燈光一起似乎照亮了另一個世界,整潔、緊湊,並帶有不同的神秘感。三面是巨大的木架子,上面放著瓶子和罐子,每一個都有標籤,有上百種。兩個大箱子堆在角落裡。中間是一張放滿奇怪工具的方桌。
這是溫孤的工作室,絕不讓第二個人進來。
小寨點了杏神香。他必須儘快趕到。所謂“醒神香”是指一種能夠清心安神、集中注意力的藥香。
晚上燒香最好不要打擾別人或被別人打擾。據說薰香有十大美德,如感受鬼神、淨化身心、默默地做朋友、在塵埃中休息、能夠洗刷汙垢等。
安靜是最基本的。
溫孤在木架前轉了一圈,取下幾個瓶子,然後在桌旁坐下。這一坐,整個人的氣質都變了,平靜、專注,還有一絲波動。
哦,波浪靜止,風平靜,波浪乘獨木舟前進。
根據網際網路,薰香意味著燒錢,因為幾乎每種薰香都使用蘆薈和檀香。這兩件商品太貴了,不可能是真的。
然而,他繼承了祖父的甜食譜,這似乎來自一個非常獨特的派別,他改進了它。這些藥方很少是由沉木和檀香木製成的,而且大多是由普通材料製成的。例如,醒神香由石菖蒲、蒼朮、薄荷、夜交藤、豆蔻、冰片和鳳凰山的一種圓葉草製成。
除了前期香粉的複雜製備外,香粉的製備大致可分為五個步驟:拌泥、成型、成型、陰乾和窖藏。那些罐子裡裝滿了預先準備好的香粉和粘性粉末,所以他直接混合泥漿。
簡單地說,就是把粘性粉末和芳香粉末混合,揉成均勻的球狀,像麵糰一樣。粘性粉末主要由榆樹皮製成。它沒有異味,粘性好,但不能再多放了。
像寺廟裡的許多香一樣,燒香的灰燼不斷蜿蜒,這是因為粘粉過多。這是不好的薰香。
顧氏首先拿了一個瓷碗,放入準備好的粉末,加入一點水,攪拌一點。直到水變乾淨,麵粉才變成麵糰。他用勺子反覆將麵糰從四周摺疊到中間,充分攪拌麵團,增加密度。
這裡很簡單。以下是形成的關鍵步驟。
如果是做香線,現在的人們,為了懶惰,把更多的香泥放進針管裡,然後一個一個地擠出去。這種香實際上是劣等的,因為擠壓出來的香條內部不稠密,煙也相對較大。
一個好方法是用手搓,準備香料,搓成串香,這是製作香的兩個最重要的方法。
“喊……”
古琦坐在燈下,深呼吸了一口氣。整個人變得越來越平靜。他拿出一小塊香,放在一個木製案板上。他開始用手指不停地摩擦它。
不要往旁邊擦,香的方向和厚度可以垂直調節。
他專注地看著,整個心都在那根手指上,不是看著,而是感覺著。感覺那一小塊香慢慢伸展、變薄、延伸...就像用你自己的頭腦去控制一樣。
這種感覺非常微妙。練過太極的人都知道傾聽的力量,搓香也差不多。讓手指的面板“傾聽”香團的力量和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