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哲因為有客人在,很拘束的走在後頭,跟她們保持一定距離。
三公主偏轉頭問她:“那私塾在哪裡啊?”
孫哲也沒有來過,問他他也答不上來。不過跟著一塊兒來的僕婦知道,陪笑答:“就前面那排柳樹那兒轉彎,再走個幾步就到了。那兒原來是一處土地廟,後來村裡頭想讀書的孩子多,那兒的地方寬敞,就把把私塾設在那兒了。前頭還是供廟,供著土地呢。孩子們就在後院兒裡兩間屋子裡唸書。”
那一排柳樹確實看的很清楚,已經離的不遠了。他們在那岔路口轉了彎,果然就看見了前方的一道圍牆。牆是土牆,也就一人高,而且牆上有不少豁口,看起來象是已經有不少年頭了。隔著牆,能聽到裡面參差不齊的讀書聲,聽著正在教千字文。他們走到近前,眼睜睜看見一個半大孩子貓著腰一溜小跑,到了土牆的一處豁口,象只靈活的大貓一樣一扒再一躍,就騎到了牆上,再打算往下出溜,忽然間看見路上站了這麼一群衣衫鮮亮氣度不凡的人。
這群人也一起盯著他。
大眼瞪小眼的面面相覷,那孩子一聲怪叫,又翻回了牆裡頭,一溜煙似的跑了。
剛才回話的那個僕婦噗哧一聲笑出來:“這孩子,好象是村西頭老王家的大小子,最皮了,不**唸書,在學裡被秀才打手板,回家還要被他爹揍,就這麼著,還是一有機會就溜出去逃學。”
一想到剛才那個滑稽的情形,一行人都忍不住笑了。
三公主笑聲象銀鈴,清脆悅耳:“原來是個逃學的,結果碰上咱們又嚇回去了。可真逗,我以為就宮……就城裡頭有逃學的人,沒想到鄉下也一樣有。”
“哪兒沒有啊,這麼大的孩子有幾個能老老實實坐得住的?他們哪裡知道這唸書的好處啊。”
他們從正門進去,果然進去了是一座土地廟,迎面正正的供著一尊土地像,地下還擺著個破舊的蒲盤。地方雖然舊,可是打掃的很乾淨,供桌上還擺著兩盤供品,一盤饅頭,一盤是青桔子。從後面的門繞出去,後頭的院子果然很寬敞,讀書聲也聽的更清楚了。牆著牆角生著兩株梧桐樹,不知道已經長了多久,粗的一人張開手臂只怕都抱不攏,雖然已經是深秋,樹上還是有不少葉子,亭亭如蓋,將整個院子都籠罩住了。想必夏天的時候這裡一定是綠陰森森,十分清靜幽涼。屋門口還有一個不大的花壇,現在這季節,裡面開的當然是菊花。不是什麼名貴品種,可是百頭千頭,擠擠簇簇,開的特別熱鬧,那一大片花朵看起來金燦燦的十分動人。
“原來鄉下的學堂是這個樣子的。”三公主十分感慨。大概是為了不擾到屋裡正在唸書的人,她的聲音放的很輕:“雖然小一點,可是挺齊整的。”
“夫子是位秀才,上午教書寫字,下午一般不用來,有時候也教點算術。”
三公主特別好奇,悄悄走近一些,從敞開的窗子往裡張望了一下,又退後幾步,小聲說:“桌臺都是磚石砌的。”
那個僕婦解釋:“一開始用的桌案凳子都是各家湊的,可是壞的快,又不大夠使……後來有人出了主意,用磚石壘起來砌結實了,這樣能使的時間更長。”
可是那坐起來多硬啊。
孫哲聽著裡面唸書的聲音,表情顯有些恍惚,孫穎一直關注著他的反應,見狀連忙同他說:“是不是走累了?要不坐下歇歇?”
院子裡的樹下有青石凳,說是石凳,只是打磨的平滑一些的大青石塊兒。
孫哲回過神來,連忙搖頭說:“我不累。”
院子就這麼大,一覽無餘,沒有什麼懸念。
李思敏說:“咱們出去吧,別擾著人家上課。”
他們這麼一群人,跟鄉間的人看起來太不相同了,學堂裡已經有人看見他們了,心思頓時就不在書本上,探頭探腦的往外張望。
他們可不想被人當猴戲看,輕手躡腳的又退了出來。
孫穎鬆了口氣,提議說:“累不累?要是腳痠了,就坐車回去吧。”
李思敏問三公主:“三妹妹,你累不累?”
“我不累,這才走了多少啊。”三公主遊興正濃:“咱們沿著河走回去吧,正好多賞賞景。”
李思敏悄悄落後了幾步,和阿青走到了一塊兒:“阿青姐姐打算在莊子上待幾天?要不要跟我一起回去?咱們可以再一起騎馬,還可以打獵呢。”
阿青則小聲問她:“你怎麼突然來了?公主怎麼又會出宮了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