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餘里地無山。
——汴河懷古其一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汴河懷古其二
醉吟先生皮日休的兩首懷古詩,道盡了大隋聖人天子開運河的利弊得失。
開鑿運河,罪在當代,功在後世。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到餘杭(今杭州)。
東都洛陽,除了自契合中原千年運數,更有洛水濤濤帶來九疇天子氣。李百藥作《帝開運河物略》中說:“二月二日曰,龍抬頭,帝命人始鑿開大河,連九州,通萬水,謂之定龍脈,建萬世不易之基業。”
周以火德興,隋代周立,主水德昌。
三國時曹操曾言: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春深之際,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
然則大隋天子看不上只能雄霸北方的曹孟德,欲比肩的是千古一帝秦始皇。
始皇帝,修馳道,常年坐馬車巡視各地,鎮壓不服。大隋天子,開鑿運河,多次乘龍舟上幽州下江南,消弭隱患。
龍本祥瑞之物,是百姓寄託願望之所,然而天子偏偏將之打造成龍舟,彰顯無上至尊之氣。
自大業元年以來,朝廷每年都徵發百萬民眾,用來開鑿運河,凡是去服役者,少有能安全返家的。施工中民力耗費之大,絲毫不在當年秦朝修築長城之下。
八年下來,無數百姓已死亡,無數良田變荒蕪,無數豪傑暗怒生,只待有人振臂一呼,運河兩岸便會捲起滔天巨浪,掀翻隋楊龍舟。
金秋十月,桂花飄香,如今已是大業八年。
是年,十月初八桂花綻放前後,運河完工,東西南北數千裡水域徹底貫通,聖人天子打江都返回,錦纜龍舟逆流而上,平穩的行駛散發著滔天霸氣。
龍舟高四十五尺,闊四十五尺,長二百尺。共分四重,最上一重,有正殿、內殿、東西朝堂;中間二重,有一百六十房,皆飾以丹粉,裝以金碧朱翠,雕鏤奇麗,綴以流芳、羽葆、朱絲、瓔絡;最下一重,供大長秋、內侍及乘舟水手居住。兩側各分出六條青絲大絛繩,岸上由人力引進。
因為龍舟過於高大,逆流行駛時需要大量人力在兩岸拉。
天子乃下詔,令各地官吏挑選妙齡女子充作縴夫,分發下絲綢拉船,使得旅途更添亮麗顏色。
女子本來體力就不如男兒,只見各地被挑選來的少女,鶯鶯燕燕的成群排隊等候拉船,個別貌美年輕的被天子看上就召到船上伺候,餘者多累死或病死途中。
“龍舟來了,龍舟來了!”城外洛河沿岸侯官早飛馬回報。
“龍舟,聖人回來了!快去迎接,不可在聖人面前失了禮數!”
“諸位臣工,父皇出巡江都已經半年有餘,朝廷上有許多大事亟待聖人裁決,都同孤王到城門迎駕吧!”太子楊昭發聲,眾官無不附和。
李密帶著幾個小吏,站在岸上,看著龍舟行來。他雖正處於落魄時刻,但穿著依舊十分講究,九品散騎侍從公服由下人打理的乾淨平整,神態從容,目光收回,良久才舒出一口氣來。
“大丈夫,當如是也!”李密感慨的說著。
“好生壯觀,這天子龍舟,老師什麼時候也能坐一坐?”在後面,王伯當充作護衛也跟著一起出來了,他以自己一身武藝及連珠箭術,深得李密的信任了,看到這一幕,也忍不住面羨慕之色。
“放心,早晚,我們會有自己的龍舟。”李密答著,雙眸中閃爍著強烈的自信。
就在這時,龍舟突然靠岸,聲樂九響。過了片刻後,天子楊廣身披龍袍,攜帶皇后和半駕官吏下船,頓時,百官朝拜。
“陛下萬歲!”
“陛下萬歲!”
李密負手,看看那些公卿顯貴,不由面露冷笑。
“真的以為開了運河高枕無憂?” 被這話一說,聽聞者心裡都是一緊。
此時有個下人趕來報訊,李密聽罷不禁笑的說著:“迎駕結束,大夥都放鬆下。不過天是有點熱,我請爾等吃酒去!”
王伯當也笑的說著:“是啊,天氣炎熱,老師請大家一起吃頓酒。”
主事的頭目都如此說,大家都連連應是。
返回洛陽城不多時,就到了一家酒樓。這店無疑是老字號,格局高大,足有五層。來到最高層臨窗仔細打量,已經有著桌子,窗外是一片繁華鬧市。
高駟和楊玄感等已然在座,李密到來後就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