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 (第2/2頁)

而恩利大隊則第一次見到大清軍居然有不下於己方火力的時候,開始心生膽怯。在大隊長的率領下,以恐遭到前後夾擊為由,主動撤離羅星山,把剛佔領的羅星塔讓了出來。

偌斯利所指揮的四個大隊已經有一個大隊在金狼衛的攻擊中基本報廢,只能依託殘存的爾伯尼大隊及恩利大隊連夜修築工事,併火速抽調預備部隊羅德思大隊上場增援。

金狼衛並未給偌斯利留下太多的防禦及待援時間,他們略微休整便又重新發動了對英軍的攻擊。在眨眼功夫內,前哨陣地的英軍都處於戰鬥狀態,在槍聲中,金狼衛的猛烈射擊就綿延至整個英軍防線,隨後更達到英軍的後方。

金狼衛向英軍發動了三次衝鋒,前兩次被阻擋下來,第三次楊遇春親自上陣,一鼓作氣衝破了英軍海灘防線。

在一系列的攻擊下,編制完整的恩利大隊損失慘重,五個中隊被整建制地奸滅了四個中隊。而本已疲憊不堪的爾伯尼大隊更是潰散得最快,普一接戰,便有向後逃竄的跡象。最終爾伯尼大隊完整無缺地逃回了停泊於羅星港口的英艦上。

由於已經無力奪回已失去的陣地,偌斯利此刻只能仰天長嘆,在海上按兵不動,並把羅星山一戰的具體戰報通知到蘇平處。

蘇平一樣也受到許維的頑強阻擊,根本無法前進半步,他遂認定此時應該是與大清朝談判的合適時機。於是中英雙方又重新回到了對峙狀態,戰爭的陰靄漸漸散去。

在前線軍官的電報告知後,英國議會知曉馬江之戰的戰略意圖無法實現後,便意識到滿清這艘破船還尚未達到一擊便沉的地步,還需等待一段時間,於是迅速電令桑德巴*蘇平男爵,想方設法與許維言和。

當英國信使把議和信送到許維面前時,許維正在為高佔元一事惱火不已,與林賓日在協商著該如何處理此事。

“大人,這高佔元自恃功高,私自出兵攻打英船,以致招來滅頂之災,實在是咎由自取。如果任由英方要求,雙方互換人質的話,那己方就無任何優勢可談了。”林賓日說。

許維同意林賓日的這點看法,也說道,

“是啊,本來優勢全在我方,可以向英方索要更好的條件。被這高佔元一弄,真是麻煩得很呀。”

“但大人您要想到,這高佔元的後臺背景甚是了得,他乃是康熙朝名相高士奇之孫,連老佛爺都對他照顧有加。若大人您置他生死而不顧的話,恐怕會招來非議。”

“對此事我甚是頭疼,實在不好處理。”許維也有自己的苦惱之處。

“報,英使前來遞交書信。”一個親兵進來稟報。

“讓他等撫臺大人回信後再回船。”林賓日吩咐親兵。

“哼哼,賓日,你就這般答覆於他們。

本撫曉得他大英國子民的性命甚是值錢,他們講的是所謂的民主,不肯多犧牲一條性命,處處**律。可在我大清情況有所不同,講的是人治,以吾皇的意志為律條。這平常士兵的命更如螞蟻般,隨時踩死都不足惜。雖然我方也有高副將落入你手,但英軍百條人命足以抵償,我方也滿足矣。若貴方想議和,就毋須拿人質來做價碼。。。

爾等即刻退出福建海域,承諾不進口鴉片至福建。至於其他地方,非本撫管轄地區。當然,若是正常貿易,本撫應允你等進行交易。”

“大人,您準備收手了嗎?”林賓日見許維見好就收,不免覺得有些不解。

許維深知自己手中的牌,若與英軍長久作戰,吃虧的還是己方。英軍海上力量強大,非清水師的那幾艘破船可以比的。若被他們封鎖海港,那大量的漁民就無法生存。而且與英軍在馬江這一戰,自身的金狼衛也損失頗大,而且這損失還不能明目張膽地向朝廷伸手索要。再這麼打幾次下去,估計金狼衛也就徹底報銷了,應該見好就收。

當然,與英國和解,也是正確之策。英國的科學技術處於領先地位,自己還要從他們那裡進口些洋玩意學習新知識,不宜弄得太僵了。

在收到許維的回信後,蘇平男爵頓時軟了下來,他雖然對於中國人這種草菅人命的做法相當不解,但有議會的命令,故便順水推舟同意了許維的提議,雙方私下秘密簽訂了《大清及大英帝國停戰密約》,約定英軍戰艦退回至澳門,雙方互相釋放戰俘,並恢復正常貿易。英方保證不向福建輸送鴉片。

第一次馬江海戰落下帷幕,以中英雙方戰成平手,當然在場面上英方還略佔一點優勢而告終。

1、董誥:字蔗林,浙江富陽人,尚書邦達子。乾隆二十八年進士,殿試進呈卷列第三,因大臣子,改二甲第一。三十六年,入直南書房。

四十年,擢工部侍郎,調戶部,歷署吏、刑兩部侍郎,兼管樂部。充四庫館副總裁,接辦全書薈要,命輯滿洲源流考。四十四年,命為軍機大臣。五十二年,加太子少保,擢戶部尚書。臺灣、廓爾喀先後底定,並列功臣,圖形紫光閣。

嘉慶元年,嘉慶帝因賜詩於帝師朱一事,被和取白於高宗乾隆曰:“嗣皇帝欲市恩於師傅。”高宗色動,問於誥,誥叩頭曰:“聖主無過言。”,乾隆才偃旗息鼓,免去對嘉慶的處罰,故深受嘉慶帝寵信。

四年春,高宗崩,和伏誅,命誥復直軍機,晉太子太保。授文華殿大學士,兼刑部尚書如故。高宗山陵禮成,命題神主,晉太子太傅。七年,三省教匪平,予騎都尉世職。

八年,嘉慶帝特晉董誥太子太師,充上書房總師傅,十七年,晉太保。

二十年,因門生牽連而自請致仕,嘉慶溫詔慰留,降二級改管兵部。未幾,覆命管刑部。二十三年,十月,卒,贈太傅。上親奠,入祀賢良祠,賜金治喪,御製詩之,諡文恭。

誥直軍機先後四十年,前與和為敵,後抗許維之權,實乃有清一朝之異人乎。雖思想極其保守,其操守卻被世人所稱道讚賞。

2、鄭大進:字譽捷,廣東揭陽縣人,自小聰敏足智,享有神童美譽。於雍正十三年中舉,豎年登進士。自乾隆九年始被召入京師,宦途初期堪稱不順。自乾隆四十年依於和門下後,開始發跡。初授直隸肥鄉縣令,累官至廣東巡撫,直隸總督,軍機大臣,被授太子太傅。乾隆四十八年十二月,卒。

3、水雷是最古老的水中兵器,它的故鄉在中國。水雷最早是由中國人發明的。1558年明朝人唐順之編纂的《武編》一中,詳細記載了一種“水底雷”的構造和佈設方法,它用於打擊當進的侵擾中國沿海的倭寇。這是最早的人工控制、機械擊發的錨雷。它用木箱作雷殼,油灰粘縫、將黑火藥裝在裡面,其擊發裝置用一根長繩索不結,由人拉火引爆。木箱下甩一塞瓦斯托波爾繩索墜有3個鐵錨,控制雷體在水中的深度。1590年,中國又發明了最早的漂雷──以燃香為定時引信的“水底龍王炮”。1599年,中國的王鳴鶴髮明以繩索為碰線的“水底鳴雷”,1621年又其改進為觸線漂雷,這是世界上最早的觸發漂雷。明朝嘉靖年間,我國東南沿海經常有倭寇船隻侵襲。為了對付海盜的入侵,人們將火藥裝在木箱內,並用油灰粘縫,製成一種靠拉索發火的錨雷,專門打擊敵船。16世紀末,又相繼發明了用牛脬做成的漂雷“水底龍王炮”和沉底雷“水底鳴雷”,1621年,“水底龍王炮”和“水底鳴雷”先後被改進為碰線引信的觸發漂雷,並多次在海戰中毀傷敵船。歐美18世紀開始實戰使用水雷。(未完待續,

最新小說: 竇氏孤兒 一手醫,一手殺,王妃誓要臨天下! [FF7]薩菲羅斯月亮星 [娛樂圈]一位愛豆 少年白馬醉春風之棠花朵朵 少年白馬醉春風江若清 七零家屬院我懷了糙漢三個崽 世界破破爛爛,幼崽縫縫補補 二嫁古板老男人 全員修羅場!黑化男主都想佔有我 全球檔案 農門相公是錦鯉 小娘子的貓 帝姬兇殘[宋朝] 快穿:這個炮灰有點彪 我不做賢妻 歌劇魅影歷險記 白衣仙君和龍傲天又爭又搶 穿越八零替嫁後我成了軍官心尖寵 重生以後包子的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