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此,他的工作重心其實早就轉移到了管理和協調上。
這對科學研究而言,同樣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尤其是這種多團隊的合作研究方面。
一個能鎮得住場子,知道如何分配經費的大科學家,要比主攻手還要重要得多!
往往決定了科研專案的總效率。
而非簡單的被認為什麼不懂就是外行指揮內行。
自從科技發展到資訊時代。
哪還有什麼全才出現,甚至同專業方向的,也會只熟悉自己接觸的分支學科,而對隔壁分支一知半解甚至於連聽都沒有聽過……
在這樣的狀況下,科研想要合作出什麼大專案,真的是太難了。
想要找到一個統籌並讓所有人都同意的總指揮,也是極為的不易。
“嗯?”
忽然,克魯魯大科學家手指停頓在了半空。
望著螢幕上彈出的一份報告書,雙眸銳利了起來。
這是研究調查那艘古瓦飛船動力系統的研究小組的最新報告。
報告書裡,赫然提到了,他們透過對殘骸的多次研究。
他們懷疑,那入侵者的飛船使用到的動力源……很可能是可控核聚變!
可控核聚變!
還是能裝在飛船上的小型化動力系統!
“這怎麼可能!”
克魯魯大科學家渾身都起了雞皮疙瘩,口中喃喃自語。
他年輕時候,也滿懷熱情跟著同道中人一起,躍入了名為可控核聚變的大坑。
而後一坑就是五十年,最後不得不灰溜溜的爬出來轉變研究方向,這才有了以後的輝煌。
可控核聚變,可以說和基礎材料學一起,都是克魯普文明攀爬科技樹的兩塊攔路石。
至於通天巨塔?
這玩意只知道搞它的機械飛昇,搞出一堆不再是克魯普人的機械怪物出來。
知識這塊,通天巨塔也只會傳承知識,節省出克魯普文明專家學習理解的時間。
卻是學不會創新知識。
就如同人工智慧一樣,沒有輸入進去的內容,它就絕對不會學會。
逼得克魯普文明的無數天才俊秀們,只能在應用上,製造工藝上想辦法,精益求精的把細節做到最好,從而表面上看起來讓科技還在進步。
這也使得,克魯普文明成立的對外研究機構,也就是克魯魯大科學家領導的這些隊伍,在得到了古瓦飛船的殘骸時候,心情是相當輕鬆的。
儘管他們還不太明白為什麼古瓦文明的飛船表面,會有那麼多裝飾物,那麼多的只會降低表面抗輻射效能的紋路。
卻能透過豐富的經驗,第一時間判斷出來,這艘飛船的科技含量並不高,製造工藝上也很粗劣。
一些牛逼的專家們,甚至於透過船體的結構設計等等,準確的判斷出來了古瓦文明在宇航方面才剛剛起步,在製造飛船的經驗上,還停留在他們克魯普文明剛剛飛出大氣層的水平。
所以,才會犯下他們曾經犯下的諸多經典錯誤設計。
這些可都是克魯普文明教科書裡被劃重點要考的錯誤典範。
也因此,古瓦文明的總體水平評分,被拉低了不少。
這也是克魯普文明高層,想要試試看超文明存不存在的一大原因之一。
沒曾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