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老頭親眼見證了這處勾欄的起死回生,再一點點發展到現在的地步,他幾乎每一天都能看到可喜的變化,而這一切,都源自於眼前之人那些化腐朽為神奇的手段。
只要他回來了,一切的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缺乏具有新意的故事和本子?來自地方官員的壓力?
這些他都不用操心了。
在孫老頭和宛若卿的帶領之下,一早上的時間,李易將城內和城外距離近一點的劇院都看了個遍,還和他們坐下來看了幾個劇目,劇院裡面的一切都秩序井然,井井有條,和之前的勾欄簡直是天壤之別。
其他的劇院,因為距離太遠的原因,李易沒有時間過去,至於那些專門為武林人士開設的專場,都遠在城外,今天自然也沒有機會見識。
一路之上,孫老頭不斷的給他介紹這些日子以來劇院發展的情況。
慶安府劇院的名聲已經遠揚在外,二十幾個劇院,幾乎囊括了慶安府大部分生活在底層的伶人,甚至於其他州縣也不斷有同行過來投奔,不過因為人數太多,劇院不能夠容納的原因,現在只能讓他們做一些雜活,能有一口飽飯吃就好。
孫老頭滔滔不絕的說著:“他們所有人都很感謝大人,希望我們能將劇院帶到其他的州縣,那裡還有無數生活困苦的伶人……”
以前這些伶人大都是單幹,在瓦市裡搭一個小棚子,或者是幾個人結夥,只能靠賞錢生存,有了上頓沒下頓,甚至於穿州過府,四處流浪。
因為身份卑賤,他們也做不了其他事情,伶人的職業又不能讓他們生活的安穩,忽然間有這麼一個地方,他們只用幹老本行,管吃管住還給發不少工錢,不用風餐露宿東奔西跑,又有哪一位伶人不動心?
慶安府劇院的成功歸功於優質的內容和科學的經營方式,這兩者都是別人學不來或者很難學來的,因此,盼望著勾欄改革的春風吹拂到他們所在的地方,大步邁進美好的新時代,幾乎成了附近州縣伶人們共同的期望。
一說到這件事情,孫老頭臉上的疲憊之色一掃而空,渾濁的老眼都在閃著光。
若干年後,已經擺脫賤籍身份,終於能夠在萬千目光的注視下抬頭生存的伶人們,永遠都不會忘記那位慈祥的老人臨終時說的那句話。
“生命對於我們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羞恥,也不因卑鄙庸俗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偉大的事業為全部伶人的解放而鬥爭!”
那位老人是他們的啟蒙者,先行者,必將被歷史所銘記,成為世世代代伶人心目中的神明。
李易點了點頭,對於孫老頭的話十分贊同:“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是整個景國,一個慶安府是還不夠,這些日子,我會留在這裡,幫你們把這裡的事情處理好,等到這裡徹底穩固下來之後,一部分人繼續向相鄰的州縣發展,另一部分人,去京都,那裡將是我們新的起點。”
“京都?”孫老頭愣了一下之後,連連點頭,對於李易的決定無比贊同。
慶安府雖然繁華,但還是不能和京都相比,更何況那可是景國的都城,意義非凡,若是能夠在京都紮根,引領潮流,滲透其他地方自然會變得更加簡單,大人果然是大人,這份見識,遠遠不是他能比的。
孫老頭已經決定,京都之行,他必須親自去,半輩子都處在四處流離之中,在慶安府還是京都,對他來說並沒有什麼區別,在這種情況下,他當然要選擇最需要他的地方。
“咕……”
李易和孫老頭就進一步的計劃進行了更加詳細的商談,宛若卿在一旁有時也會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某一刻,三人忽然同時聽到了一陣奇怪的聲音。
李易轉過頭,看著聲音傳來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