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聽這槍聲、吶喊聲,好像真的是援兵到了?
孟紹原曾經說過,在情報工作中,如果巧合多了,那一定有問題。
然而,在現實生活裡,真的有許多非常巧的事情。
戴笠和軍方派來協助的作戰主任管文敏,絞盡腦汁,想要從哪裡儘快調集一支部隊支援樂山。
可是找來找去,也沒有找到一支合適的,能夠最快時間內到達樂山的部隊。
正當管文敏準備直接從成都調兵的時候,作戰參謀的一個報告卻給讓他一頭霧水。
“報告,川軍的698團在眉山!”
“什麼?698團?在眉山?”
管文敏聽的雲裡霧裡:“698團,不是早就該從成都調防到瀘州了?怎麼還在眉山?”
“我打聽過了,698團團長裴弘知是眉山人,他老婆孩子老孃都在眉山,這次調防,他帶著部隊去眉山看了一下,還放了兩天假。結果一到眉山,裴弘知兩歲的兒子正好生病,他心疼得不得了,就逗留在了眉山照顧他的兒子,結果一直耽擱到了現在。”
“半個月了,整整半個月了。”管文敏呆若木雞:“調防的命令是半個月前下達的,他居然還在眉山!”
驟然間,他卻忽然變臉,大喜過望:“好,立刻聯絡裴弘知,他逗留眉山,有功。命令他立刻集合698團,馳援樂山!”
“等等。”戴笠究竟老謀深算:“再對裴弘知說,保衛樂山,殲滅群匪,奇功一件。所有繳獲物資,由裴團長自行安排。”
“高!”
管文敏也明白了:“還有,要讓裴弘知知道,土匪攻擊樂山,傷亡慘重,一觸即潰,要想立功,就要快。晚了,功勞都被樂山搶掉了!”
這是讓人哭笑不得的一個軍事行動。
本來,裴團在接到調防命令後,整整逗留了半個月,足夠讓裴弘知上軍事法庭了。
可裴團自從抗戰爆發,一直都在四川,沒上過前線。
對於這些土生土長的川軍,所謂軍紀軍法也就是個擺設。
重慶方面只要他們不折騰不搗亂就行了。
違反些軍法也大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成都川軍將領李泉山,因為被拖欠軍餉帶頭鬧事,形同兵變。最後緊急調撥軍餉這才平息。
最後在對李泉山的處理上,弄了一個“戴罪立功,下不為例”,了事。
這樣的大事都能悄無聲息平息,一個團逗留了半個月算是屁大的事。
稀罕的是,裴弘知滯留眉山,本來有罪,可現在卻成了有功。
你讓裴弘知去打正規軍,夠嗆。
可一聽說是土匪,還是傷亡慘重的土匪,而且打贏了繳獲物資全部歸自己處置,裴弘知一下就來勁了。
兒子的病也好了,裴弘知更是精神煥發,立刻把部隊集結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