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點半,顧松在“鈴鈴鈴”的鬧聲中準時醒來。
今天,他準備去學校上上課。
昨天晚上,在謝茵然那裡也上了很久的課,上得讓他有些壓抑。
不是因為謝茵然總是不苟言笑,而是顧松感覺,從昨天開始,他算是感覺上進入了那本《宇航基礎百科》的學習狀態。
學習進度0.1%/100%,代表他確實學懂一些東西了。
顧松懂的部分,是行星際簡易飛船所需要的主要材料的技術門檻。
直徑100米、800米長的飛船主體、直徑分別是300米和500米的兩個環形生態倉,都需要用這個材料構建主體框架。
這部分基礎材料的總噸位是100萬噸。這個龐大的數字就牽涉到了一大堆怎麼製造、怎麼運送到太空、怎麼裝配等等問題。
而更關鍵的門檻在於:這種材料是新型的!
目前在地球上,現有的材料還滿足不了這艘所謂簡易飛船的建造門檻要求。
這都是他在退出來翻閱了一通相關新聞之後,才知道的差距和難度。
所以他得先“發明”這種新材料,然後……從“高效”的角度出發,他需要基於一整套外空作業的體系,完成礦物開採、材料冶煉加工這些初步準備工作。
就這0.1%的學習進度,再次引發了顧松的焦慮。這次焦慮,比他剛剛知道燧石進度條真相的那一次更加難以解決。
那次焦慮,根源是“地球快要炸了”。
後來見到了謝茵然,他知道了真相,這個焦慮自然就被治癒了。
但現在的焦慮,根源卻是:懂得了難度究竟有多高。
可以想象,前面還有一道一道的檻,每一道,都不比這道門檻低。
他就像一隻個頭只有1厘米的螞蟻,要攀登1萬級百米巨人們行走的臺階。每一級臺階,都至少有10米高。
而這場攀登,是限時的。
顧松都忘了,後半夜,他是怎麼睡去的。現在醒來了,他就只想到學校去換換腦子。
出了門,天還沒有亮。涼涼的夜風吹在顧松臉上,非常地讓人清醒。
……
武湖中心醫院的急診手術室外,汪濤正焦急地坐在那裡。
手術已經開始進行了,接下來,一切都只能交給醫生裁決。剛才醫生也已經說了,手術至少需要6個小時,但汪濤就是忍不住地現在就開始焦急,他知道,張治業父親派來的人正在過來的路上。
賀欣榮傳過來的訊息,張治業父親並沒有表露出劇烈的情緒。
想來也是,能身處高位的人,自然都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修養。
只是無論如何,牽涉到子嗣延綿的大事,老人家不可能不憤怒,就是不知道這怒火第一波將燒到哪。
汪濤在那裡胡思亂想著,連面前多了個人都沒注意到。
“你就是汪濤吧?”
肩膀被人輕拍了一下,汪濤才猛地回過神來,下意識地站起來。
來人往後讓開了一步,打量著汪濤。
汪濤看他看上去比自己年紀大,方正的臉上現在並不陰沉,非常平和。
“我是張治業父親安排過來協助他治療事宜的,我叫竇冠宇,竇娥冤那個竇。”
汪濤心裡鬆了口氣,還能向自己說些小趣話,至少是個善意的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