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對於什麼生物學之類的玩意其實沒什麼概念,而有這個概念的楊少峰楊大少爺卻又半懂不懂,大概知道物種入侵是怎麼回事兒,卻又不太放在心上。
好吃不能吃不能入藥不如果不能吃也不能入藥,能拿來做肥料不
想想在澳洲氾濫成災的兔子,想想在阿妹你看肆虐的鯉魚,想想在歐羅巴橫行的大閘蟹和小龍蝦。
這些橫行一地的狠角色在中原堂口混成什麼樣子了小龍蝦和牛蛙已經變成了物種入侵界之恥,再加上剩下的哥幾個,基本上都是需要人工養殖的貨色。
再想想後世已經有廚師向清道夫下手,楊少峰忽然就覺得與其擔心會發生什麼物種入侵,倒不如提前擔心這些玩意會被吃到人工養殖或者乾脆被吃到絕種。
笑眯眯的又勸著鄭和飲了幾杯之後,楊少峰才笑眯眯的道:“對了,邊市城後天就要給第一批正式入住邊市城的韃靼人和瓦剌人頒發入籍文書了,鄭公公要不要留下來瞧瞧”
聽楊少峰這麼一說,鄭和頓時就來了興趣。
對於大明的百姓來說,擁有大明的戶籍,擁有讀書和分配土地的權利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因為中原堂口自古以來就是這麼幹的。
但是真正要說到大明的戶籍的價值,估計除了楊少峰之外,整個大明都沒有人比鄭和認識的更清楚。
因為鄭和出海的時候,總會遇到一些不開眼的貨色想要截殺大明的艦隊。
雖然不知道是誰給了他們作死的勇氣,但是人家都敢死了,難道鄭和還不敢埋
然後呢這些地方總得有個能信得過人來管理吧咱堂堂天兵總不能管殺不管埋吧,那不成了山大王了
通常情況下,鄭和會看看當地有沒有什麼名門望族,然後從這些當地的名門望族裡面挑一個出來代管,等回頭再找朱老四要個正式的冊封文書就算齊活了。
而具體的標準執行下來其實只有一條,那就是有沒有大明戶籍。
有大明戶籍的算是自己人,能信得過,哪怕是家境夠不上名門望族的標準也無所謂,反正背後這麼大個艦隊擺在這兒,有敢說不服的就送海里去。
當然,鄭和也敢拿著蘇幹剌的人頭髮誓,自己前前後後這麼幹的次數加一起也沒幾回,出海三次,這種事兒就只幹了三回,反正官面上的記載就只有三次。
不過,海外的情況跟邊市城這邊的情況還不一樣。
海外是土人多,那些被艦隊扶植起來管理土人的還要指望著艦隊給他們撐腰,所以輕易不會出現什麼問題。
而邊市城這裡的情況卻要複雜的多,尤其是韃靼和瓦剌,這兩家可是跟大明有舊仇的,萬一哪天這些人拿到大明的戶籍之後又作亂,搞不好楊少峰還有可能受到牽連。
琢磨了半晌之後,鄭和才開口問道:“狀元公給他們大明的戶籍,就不怕他們事後再行反叛
另外,韃靼和瓦剌與我大明也是多年的世仇,如今讓他們這般輕易的入籍歸化,那大明的百姓會怎麼想與韃靼和瓦剌互相征戰了多年的衛所將士們又會怎麼想”
楊少峰伸手指了指外面,笑著道:“鄭公公多慮了,入籍文書還不是真正的大明戶籍,後面還有一些流程需要走。
另外,只要邊市城還在,只要邊市不關,學堂不關,這些人就沒有反叛的可能,哪怕是阿魯臺和馬哈木要作亂,城裡的這些人輕易也不會跟著他們作亂。
更重要的是,戶部準備遷移一批百姓到邊市城定居,到時候邊市城的人口比例就會完全變個樣,再不是像現在這樣兒。
到時候大明百姓跟韃靼人和瓦剌人混居在一起,只要不出大亂子,過上個幾十年,就再也不會有什麼問題了。”
沉吟了半晌,楊少峰又接著道:“從個人的角度來說,我也不喜歡用這種法子來解決韃靼和瓦剌與我大明之間的事情。
但是從百姓的角度來看,這種法子卻能夠將因為戰爭而帶來的影響和傷亡降到最低,甚至於零,所以我又不得不採用這種法子。”
鄭和點了點對,嘆了一聲之後端起酒杯道:“和,敬狀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