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位置上,番舍岡遠遠地能模糊地看見,在一處樹林茂密的小山嶺上方,三百餘名九黎部戰士已經開始結陣準備迎敵。
頭盔、鐵刀、勁弩、皮甲……單看身手、氣勢和裝備,這一小股九黎部戰士絕對是部族中最精銳的戰士。
不過,虎越部和烏越部的戰士們並未露出絲毫畏懼的神色,反而是齊聲呼喝,隨著銅鼓聲起,勇士們揮舞起刀槍洶湧而上,嘶吼之聲匯成懾人的海潮。
在這蒼莽的十萬大山之中生存,烏越部、虎越部的戰士驍勇善戰是毋庸置疑的。
相對於三百餘名九黎部戰士沉默地結陣,數千勇士的包圍彙集,粗獷的吶喊、展現出的昂然戰意更能讓人血脈賁張、心潮起伏。
大山內地勢崎嶇複雜,先前九黎部藉著地利固守小山嶺一帶,令得虎越部落最先開始的攻擊難竟全功,隨著大範圍包抄的戰士陸續來到,終於有了正面對決的機會。
前面的某幾個地方開始冒出煙柱,這是九黎部敵人在故技重施,企圖製造混亂然後趁亂突圍。但是也清晰地表明瞭自己所在的位置。
天空中烏雲低沉醞釀著大雨,風在悶熱潮溼地吹,吶喊聲還在持續。烏越部、虎越部落的勇士已經跳躍過山石、小溪迅速地衝過來,天空中高速盤旋的鴝鷹戰士開始呈破浪狀的往下俯衝,射箭、飛起。
一些以練體為主的薩瑪和修士們混雜在隊伍中開始伴隨衝鋒,修煉術法的薩瑪、修士們則不慌不忙地散佈在空中,準備在恰當的時間揮出凌厲的攻擊。
三百餘名九黎部戰士轉眼間被淹沒在衝鋒的鋒線裡,有劈來大刀砍在皮甲上沒有留下什麼痕跡,有的鐵戟轟地撞開砸來的巨棒,後方密集的羽箭將很少防具的虎越部和烏越部戰士射倒,九黎部戰士以十餘人為一股,利用山間的地勢,且戰且退著向著身後的大山撤退。
“啊啊啊啊啊——”有烏越部的勇士憑著在常年廝殺中鍛煉出來的身手,避開了最前線的攻擊,跳躍著翻滾入人群,狼牙棒揮舞,大吼著奮勇搏殺!
鮮血不停地綻放,刀盾碰撞的聲音,斧子砍斷骨頭的聲音,吶喊聲忽然中斷,人影便已倒下。山嶺上的戰線在殺戮與吶喊中像波浪般地往前推進。
白熱化的交戰在一段狹長的谷地間陷入了僵持,烏越部和虎越部戰士一次一次地衝上坡地,九黎部也一次又一次地衝殺而下。
盾牌組成的牆壁在雙方鋒線上推擠成一塊,後方的同伴不斷向前推擠,試圖推垮對方,長矛順著盾牌間的空隙朝著敵人扎過去。一些推擠計程車兵倒在地上,甚至因為沒能爬起來被活活踩死。
交戰雙方的傷亡數字不斷攀升著。戰線上的吶喊與嘶吼令人心神為之戰慄,雙方都有著悍不畏死的堅決意志。
長刀鐵戟劃過頸項,鮮血飛灑。言汐揮舞長刀劈退一名敵人的薩瑪,將一名受傷的戰士從地上拖起來扔到後面,後面迅速有人上來替補這名戰士的位置。
“殺了他們——”
“烏越部永勝——”
觀虎橫推著一面一人高的大盾死死頂住一個豁口,有石塊和羽箭幾乎擦著頭頂飛過去。
安益撿起虎越部一方投擲過來的投槍反扔回去,銳利沉重的投槍越過盾陣後扎進人堆裡。
在他們的後方,一排弓箭手在與天上俯衝而下的鴝鷹戰士互射,阻擋著敵人的攻擊。
“嘭”的一聲,葵虎韋手臂微屈,肩膀推住了盾牌,籍著衝勢,鐵刀猛地劈出,對方的戰斧劈來,刀斧沉重地撞在空中。
手持戰斧的烏越部將領退後兩步,他身後的勇士們豎起槍林開始前推,葵虎韋大喝:“左側——”身邊的亥靠上來,挺起木盾護住他的左側。槍林和盾牌狠狠地撞在一起,塵土飛揚,人影奔湧衝撞!
在距離鏖戰的鋒線六、七十多丈遠的地方,在井凱的視野之中,對方那邊,竟然沒有出現太多的混亂和吶喊聲。
在戰場之上,巨大的吶喊聲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人狂熱,能使膽小鬼忘記疼痛和膽怯。尤其是在這類衝鋒當中,眾人的咆哮吶喊嘶號,是足以讓對面敵人膽顫和崩潰的有用工具。
然而此時正在進行的交手中,九黎部的隊伍裡竟然沒有出現大範圍的吶喊,幾乎所有人都是沉默的抬盾、揮刀、舉槍、射箭,幾隊之間互相接應,緩緩而退,完全像是有條不紊地在應對著己方的進攻。
在九黎部的後方,站著幾個老巫模樣的人,低聲吟唱著咒語,揮舞著各種法杖,給前線戰士送去清爽和戰力。還有幾個修士模樣的人盯著天空中的薩瑪和修士,隨著隊伍慢慢後退。
前線上,距離雙方最初接戰的地方已經向著山頂延伸了七十丈的地方了,此時站在這裡督戰的是井凱和烏越部的幾個將領。在前線殺戮的僵持中,九黎部三百餘人屹立不動,緩緩後撤。烏越部和虎越部的勇士們也有著同樣奮勇不屈的戰意。
變故忽起,就在距離井凱等人站立之處橫向不到十丈遠的一個不起眼的土包,忽然間泥土碎石向著四方激射,站在附近的烏越部戰士猛然間不禁側過頭去閉住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