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了三十年閉口禪的惠則大師落敗了,但在場諸位僧人除了被一片櫻花遮住眼的空海和尚以外,其餘人都觀看了整個經過,雖說感受沒有惠則大師如此深刻與直接,但那種大恐怖的感覺,依舊是如此的清晰。
硬生生地……抹去!
這是一種常人,不,甚至是大德高僧都心顫的手段和結局。
“第二局。”七律和尚提醒道。
“貧僧來。”
惠應和尚走了出來,他是七律的直系師祖,此時七律手中所拿的那一串佛珠裡,也有一塊就是他的舍利,由他來和七律論佛,理所應當,亦然是名正言順。
“請賜教。”
也不知道是剛剛重新回味了一番童年成長,七律的心緒也稍顯低落,當然,這也讓七律更早地進入了狀態。
失去的已經失去了,自己必須儘早抓住自己現在所能抓住的東西。
惠應和尚雙手合什,道:“今日因,他日果,種因得因,種果得果,因果迴圈,方為佛理,因果逆行,由佛入魔。”
論佛,到了他們這個層次,已經不再僅僅是探究比試對佛法經文的理解和熟悉程度了,而是上升到了一種世界觀甚至是信念與信仰的交鋒。
稍有不慎,信陽崩塌,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就是萬劫不復的境地。
惠應和尚的話語,其實也有著諷刺七律欺師滅祖的行徑有悖人倫,實乃荒唐,暗指七律如果不能回頭一意孤行,就會與佛漸行漸遠,甚至可能會墮入魔道。
七律伸手,指了指這腳下的白玉蓮座,又指了指眾僧環繞的青石桌以及青石桌上散發著陣法氣息的羅盤,很是平靜地開口道:
“這即是因,貧僧即是果;
爾等種下因,自知會有果;
因果迴圈,佛之至理;
種因者不知何為果,種因者自該承受果;
若得善果而樂之,得惡果而鄙之,
與俗世愚鈍走夫村婦又有何異邪?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惠果和尚和尚聞言,微微頷首,他自然是能聽懂和尚的意思,那就是今日是你們玩的這個遊戲,而我就是這遊戲產生的因果,我要取走我想要的東西,你們不想給,就是不遵從因果,自己種下的因收穫的果,因為對自己有利或者有弊而選擇接受與不接受,這和外面俗世中的愚鈍的人只喜歡看見美麗的東西卻厭惡討厭的東西有什麼區別?
但惠應和尚是不知道自家師尊的心態如何的,他自己的情緒,確實因為七律的反擊而產生了微微的波動,這個逆徒居然將自己比作愚民村婦!
惠應和尚本想繼續辯論下去,但隨即笑了笑,他想到了一個更好的方法,後退一步,將手掌放在了青石桌上的羅盤上,道:
“你說我等因為種下今日的因,方結出你這個果;
若我現在一掌下去,今日的因沒了,結出的你這個果自然也就沒了;
因果一線,存於一念,因果是佛,而佛法無量,今日有量,亦不是因果。”
惠應和尚的意思很簡單,你七律不是說是因為自己等人今天玩這個遊戲所以才讓你出來的麼?你七律不是說我等種下了因就得遵從你這個果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