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是錢家莊上的幫工之一。
錢世江常去莊上,與他們相熟,有時見他們實在窮的揭不開鍋了,也接濟些糧飯碎銀。
朱家一連生了四個小子,俗話說半大小子吃窮老子,四個小子他們家也實在是有些不大養得下去。
那朱家老二平日裡見到錢世江便喊“爹”,每每逗得錢世江十分開懷。
錢世江待人極好,心又善,時日久了,朱家人便動了心思,說這二小子與錢世江有緣,他們家窮也養不下去了,願意過繼給錢世江,給他當兒子。
錢世江當時就心動了,他一直想要個兒子,可成親這些年,溫氏只生了兩個女兒,肚子便再無動靜。
他夫妻二人鶼鰈情深,他成親多年也未曾動過納妾的心思,如今白得一乖巧兒子,也是人生一大喜事。
遂問那朱結根可願意同他回去,與他做個兒子。
朱結根曉得他家富餘,哪有不跟的道理?連聲叫爹,直叫的錢世江心花怒放,當即便為他改了名字,喚作錢香澤。
這錢香澤跟著錢世江回來錢家,每日既乖巧又懂事,從不惹是生非,對二老恭敬孝順,一張巧嘴將夫婦二人哄的團團轉,恨不能將天上的月亮摘下來送與他。
家中兩個姐姐錢香雲,錢香蓮起初還不大歡喜他,時日久了,竟也被他哄的拿他當親弟弟一般,有甚好物件都少不得為他備上一件。
這般直至兩個姐姐相繼出嫁,家中也一直和樂順遂。
錢香澤年滿十五歲,錢世江便為他說了一門親事,成親之際更是特意為他造了一間三進的院子,便在離家不遠處。
他出意是好的,兒子成親了,可到底不是親兒子,保持些距離對兩家往後相處有好處,他們年紀大了也不好跟孩子們住在一處討嫌,分開些總是好的,但距離又不可太遠,免得日後生疏了。
而當時,錢香澤待他二老都是極好的,平日裡沒有個“爹孃”不開口,有個傷寒頭痛的便帶著妻子侍奉在側,平日裡噓寒問暖更是不在話下,一時間也成了鄰里間的美談,都道錢世江是好人有好報。
後來,朱結根連生兩女,錢世江也都出銀子出人力,請人回來大肆操辦,比旁人對親兒子親孫女還要上心些。
直至錢世江患病去世,錢老太爺隨之也撒手人寰,錢家長房無後,便是算上這個錢香澤,他也是無子的。
是以家中家產悉數都歸了二房,自那以後,這錢香澤便如同換了個人一般,露出了藏了數十年的狐狸尾巴。
不,他也不叫錢香澤了,如今他早已叫回了本名朱結根,兩個女兒也隨他姓朱,平日裡對待溫氏更連個鄰里都不如,是個遠近聞名的白眼狼。
溫氏年歲漸長,時常有個小病小痛的,他更是從不去瞧哪怕一眼,更遑論侍奉在側了,甚至於有時候在路上不巧碰了面,也如同不認識一般,扭頭便過。
錢老夫人此刻要見的,便是這沒良心的朱結根。
朱結根聽聞錢老夫人清醒過來了,很快便來了。
“你來了。”錢老夫人直將他望著。
“奶奶有什麼吩咐?”朱結根點頭哈腰笑問道。
這老太太忽然清醒了,怕是迴光返照,此刻點明要見他,大抵是指望他往後好好照應溫氏,那好處自然是免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