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後金兵趕緊跪倒,抱拳向豪格回答道:“啟稟貝勒爺,正是。但最厲害的是後面的那輛小鐵車,車上的鐵銃二里之外可以傷人……”
這名後金兵就是楊銘在路上遇到的兩名哨騎之一,他和同伴在二里開外的絕對安全位置窺視楊銘的隊伍,沒想到同伴居然被鐵銃遠距離擊斃了,幸好自己跑的快,要不然恐怕今天就回不到這順義城了。一直到現在,他對楊銘的鐵銃仍心有餘悸。
“喀爾齊,昨日烏賴也是被這鐵銃射殺的麼?”
一名穿著皮甲的撥什庫趕緊跪下,說:“回貝勒爺,據奴才看到的,不是。”
“奴才昨日在押運隊伍的後部,親眼所見敵將手持一短銃衝殺過來,並非是此鐵車上之長銃。”
這喀爾齊昨日逃回順義,向豪格稟報俘人隊伍被楊銘劫了,烏賴等幾十人戰死。其所述情節太過匪夷所思,豪格哪裡肯信,當場就要誅殺他。可是再一細問,百多號人都是如此說,雖然各人所說的細節有些出入,但大致的情形是絕不會錯的,因此才留了喀爾齊一條性命。今天一早,豪格就派出幾撥哨騎去打探虛實,結果哨騎回來都異口同聲的說著楊銘的大鐵車,更有一名哨騎在打探中被射殺丟了性命,這下就不由得豪格不相信了。因此,豪格今天才派出了全部兵力,準備在城下與楊銘決一死戰,他要親自見識見識楊銘到底是何方神聖。
“鐵車後面的是什麼?是大炮麼?”
“回貝勒的話,這鐵炮一直在大鐵車後面拖著,奴才們確實不知道是什麼,也沒見這鐵炮使用過。”幾個人互相看了一眼,低頭如實回答道。
“大鐵炮動了——”突然,一名牛錄章京指著遠方大叫起來。
M777榴彈炮從行軍到展開作戰的標準時間是47秒,但那是在5名炮組成員齊全的情況下,現在楊銘一個人展開榴彈炮,速度自然要慢一些,將最後一鍬土培在炮腳的犁鋤上,楊銘扔掉工兵鏟,累得滿頭大汗。
用衣袖擦了一把額頭的汗水,楊銘從吉普車後廂裡搬出兩枚M795榴彈,每枚重量為46.5公斤的圓錐形炮彈泛著啞光,立在一塊木板上。楊銘把炮彈尾部的金屬保護帶扯下,露出彈體上的環形彈帶,M795炮彈的彈帶是紫銅材質的,稍高於彈身表面,用於發射時在炮管內吻合膛線,使炮彈產生旋轉。
緊接著,他旋下炮彈頂部的吊環,開始給炮彈安裝引信。
這次楊銘使用的是鐳射空炸引信。這種引信與普通的觸發引信不同,它使用鐳射測距,在炮彈下落到目標上空15米高度時引爆,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對非裝甲軟目標的殺傷力和殺傷半徑。
一枚普通 155 榴彈的殺傷半徑為150米左右,而使用空炸引信能大幅提高其殺傷半徑。
二戰期間,一個德軍步兵營在集合的時候,被一枚152榴彈擊中,全營800餘人死傷殆盡;朝鮮戰爭時期,一個團的步兵在集結時,遭到三枚155榴彈齊射,幾乎全團覆滅。這還是在使用二戰時代的彈藥和普通引信的情況下。
而二十一世紀的榴彈戰鬥部設計與裝藥,再加上空炸引信的協助,其殺傷力不是二戰時期的152或155榴彈可以比擬的。對於後金兵這種密集陣形的軟目標,楊銘有信心一發炮彈解決戰鬥。後金兵那些在陽光下閃閃耀動的重甲,在現代武器面前是不能稱之為硬目標的,現代戰爭意義上的硬目標指的是 M1 艾布拉姆斯坦克這樣的東西。
楊銘把炮彈置入 M777 的導軌——一個半圓形的金屬凹槽,用曲棍推彈杆往前一頂,炮彈滑入炮膛,頂杆上傳來輕微的段落阻尼感,炮彈的彈帶嵌入膛線了,隨後將圓餅狀的發射藥塞入炮膛尾部,關上炮閂。
拿出彈道尺,楊銘用炮身一側的鐳射瞄具觀察了後金兵陣列的位置,很快得出了所需的密位資料,搖動轉輪,炮管高高的抬了起來,以70度以上的高角度指向天空。
※密位是指槍械或火炮瞄準的角度,一般一圓周分為6400個密位。
“全體齊步前進!”楊銘用喊話器下達了命令。
丁有三站在隊陣的最前排,雙手握著長槍,臉上的肌肉扭動著。毫無疑問,這樣上去完全是送人頭,但是經過之前與後金哨騎對戰的經歷,他不敢違抗楊銘的命令,而且,在他的內心裡,冥冥中覺得楊銘應該有什麼辦法能夠致勝,絕不會讓他們這些人上去白白送死。
經過一番內心的掙扎,丁有三心一橫,大吼一聲:“跟老子上!”向前邁出了第一步。
後面的佇列跟上來了。
繼續向前,一千多人的腳步在黃土地上發出悶雷般的橐橐之聲,緩緩地向著後金軍走去。
“嗚——”後金軍的號手吹起了號角,鋼鐵的海洋翻滾起波浪線,前排的楯車開始啟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