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歲細細回想了一下上次探尋愁雲澗的經歷,並按照如今已稍微有些模糊的記憶,在腦子裡繪製除了愁雲澗底的詳細地圖。
這條山澗表面上看就是南北筆直的一條直谷,其實在兩側的山壁中,卻藏著許多足夠一兩人並排穿越的暗洞。
這些洞口全部潛藏在山壁下的陰影裡,很多都位於視覺盲角,如果不湊近山壁去找,根本發現不了它們。
三年前來的時候,太歲就覺得奇怪,那些洞口一個個幽深無比,卻都沒有風聲從中貫出來,洞**部更是一片死寂,找不到半隻活物,連蚊蟲蚯蚓這一類的東西都沒有。
有的,只有死氣沉沉的岩石,以及難以計數的邪煞。
當時太歲帶著人一個洞一個洞地找,才找到波福老司失蹤前進入過的那個洞口,並在這口石洞深處找到了金背骨笏。
太歲用力回想了一下,記得那個洞口非常隱蔽,在洞口外,立有兩塊形態怪異的大石。
那兩塊石頭,一塊如蟒蛇側臥,另一塊,則像極了一個跪在地上的人。
記得這兩塊石頭的陳置方式似乎很有講究,不管你從哪個角度朝石頭那邊看,洞口都被它們擋得嚴嚴實實,以至於很容易認為那地方只有石頭,根本沒有洞。
得虧當時帶來的人中,有一個擅長聞風辨勢,才勉強找到那口洞的位置。
太歲便按著記憶,沿一側山壁小心摸行,期間一直掃動視線,只想儘快找到怪石。
那兩塊石頭也藏在山壁下的陰影裡,雖然體積不小,但不細細去找,也不容易找到。
沿山壁走了將近半個小時,太歲感覺有點不對勁,按說,兩塊石頭出現的位置應該就在山澗中段,可他現在已經走到中斷了,卻依然沒有看到兩塊石頭的影子。
疑歸疑,太歲依然不斷前行,走要再走一段,才能知道石頭到底還在不在。
大約走到居中偏南的位置時,太歲身前出現了一塊體積相當大的橫石。
太歲起初只是覺得它看起來有些怪,但並未多想,直到越過了那塊石頭,他才隱約回想起,那好像是那塊蛇形石頭的後半截。
隨後太歲便又回過身,仔細看了看地上的橫石。
錯不了了,這就是以前那塊蛇形的臥石,只不過已經被崩碎,只有一小截尾巴還在原來的位置,其他部分都已經化作碎塊散落四處。
又細細了尋了一下,才發現另一塊石頭也在。
這塊跪立的人形石頭也碎了,如今地面上只剩下一個底盤。
太歲心想,這兩塊石頭有可能是他當初在撤離石洞的時候打碎的,那時他忙於和邪煞交手,渾身的力量都釋放出來,也沒留意是否崩碎了身邊的石頭,只記得那時候山搖地動,很多東西都被震壞了。
找到兩塊石頭以後,太歲又跟隨記憶,找到了石洞的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