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貼身宦官,看著這些明亮亮、香噴噴的玩意兒,按照皇家以往的作派,這些東西,沒有大把的銀子是拿不下來的……
當然皇家一般自恃身份,絕對不會和誰討價還價,只要看中的東西,不打算搶回去的話,要多少錢,一定要眉頭都不皺一下,拿回去就是……
不過,最近皇帝打算幹一點正事,他對燕雲故地起了心思,又支援高俅大搞火藥,跟戶部要錢,沒想到,戶部的人說,到處都在賑災,錢是一文都沒有了,拿不出來……
皇帝向來都不想聽這些亂七八糟的破事兒,現在問戶部要錢,他們就開始算賬,搗鼓三天三夜都算不完,而且他們算到最終,只有一個結局兩個字:沒錢!
他們一開始絕對不會對你說沒有錢,而一定要好好的算上一大賬,好像這沒錢兩個字,分量很足,來的多麼不容易,是大家熬夜三天的結果!
不就是錢嗎?趙佶開啟了自己的私庫……
然後,管理私庫的太監也站出來算了一賬說,對他說:陛下,多乎哉?不多也!
趙佶從來沒有想過,自己作為一個富有四海的皇帝會拮据至此!
皇帝於是咬著牙,把所有的錢都拿出來,一部分給了高球,一部分給了邊軍……
“實在沒法子了,就再加鑄點吧……”有近臣建議……
“不可!”趙佶道,“錢利於流借,十室之邑有錢十萬,而聚於一人之家,雖百歲故十萬也;貿而遷之,使人饗十萬之利,遍於十室,則利百萬矣,遷而不已,錢不可勝計……錢本無重輕,而物為之重輕,相為等而輕重均……
這點道理朕還是懂得!天下的貨物就那麼多,錢多了,所能買到的貨物有限,錢就不值錢了!原來八個錢能買到的貨物,現在十個錢買……
這就等於奪財於民!根當年劉備發行的一枚錢鑄上‘值五銖錢’有異曲同工之妙!
算了吧……
朕再想想辦法……”
趙佶這個人,要是真的管起事情來,也算是個明白人,只可惜他懶得管事情!
他把一大把天下事,都推給手下那些烏七八糟的人去弄,所以把整個天下,弄得烏七八糟的!
他自己還矇在鼓裡不知道!他覺得天下繁華,四處都跟樊樓似的,熱鬧繁華,大家言笑晏晏……
他所治理的這個天下,已經千瘡百孔了,只可惜他看到的還是歌舞昇平、一片繁華,這就悲哀了……
當然看不到天下千瘡百孔,只看到一片繁華的,不止皇帝一人!
很多文人士大夫,都認為這天下一片繁華……譬如那個寫了東京夢華錄的孟元老,“正當輦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習鼓舞,斑白之老,不識干戈……”
蘇小財曾讀過這本書,也覺得是無限遺憾,“垂髫之童,但習鼓舞,斑白之老,不識干戈”在孟元老的筆觸下,似乎這種歌舞昇平是十分令人驕傲的事情,可是殊不知,正因為大家都這樣,“不識干戈”,所以倆皇帝也就被北方那些磨刀霍霍的人,跟押送豬一樣,帶回東北了……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