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大道是遊行路線中最核心,也是最巧妙的選擇。
一方面,它直通皇后區,足夠寬敞,還會經過一些足夠重要的地點,比如王國博物館、國家美術館、首相府等;
這能釋放足夠的威懾。
而另一方面,它途經的區域也是城市人流相對較小的部分,遠離大多數的市民的視線,不會造成重大的混亂。
這能展現剋制的態度。
當然,前提是遊行的人群要能受控,不會趁機搗亂,大搞打砸搶。
從碼頭區出發的時候,這當然可控;
但當人群進入東區,數量就翻了十倍,瓦里納和核心群體竭力控制,也只能保證隊伍前段受控;
接下來,直到踏上國王大道,隊伍才重新恢復到受控的狀態。
也就是說,這一路的遊行,他們走過哪裡,就給哪裡帶來了混亂。
其中尤其以東區的情況最為嚴重。
這方面瓦里納也沒什麼辦法,他也只能盡力保證,進入西區之後,隊伍不會再引發混亂,在最大限度上規避來自上層的敵意。
……
越過第一道封鎖,人群沿著國王大道,向西區進發。
這道封鎖雖然沒能發揮出現實意義上的作用,但在象徵意義上卻起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它表明了官方的態度,從心理層面上攔住了相當多的人。
當人群要再次越過塔索克河,真正進入西區的時候,數量只剩下了八千。
不到百人、形同虛設的封鎖,實際上阻攔了超過萬人!
這是壞事,也是好事。
壞的地方在於人數下降了,威懾力也隨之就下降了,遊行訴求得到重視的可能就減少了;
好的地方在於人數下降了,組織力也就隨之上升了,他們招來上層敵意的可能就減少了。
八千人,在真正進入西區的時候遇到了第二波封鎖線。
這一次參與封鎖的人數達到了四百人,不止有警察,還有一些從重要機構抽調過來的衛兵。
隊伍在靠近由馬車、桌椅等物品臨時構築的簡單路障時減慢了速度。
瓦里納和身邊核心圈的少數人一起,大聲喊道:
“我們是什麼?”
八千人一起回應,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音。
“我們是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