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到這一步,潘錦無奈之下只好找到堂姐潘韻商量一下,看如何應對危局。
危局,這次的危局可以說是人人自危,就連東宮太后潘韻也罷不能倖免,她是瞭解太上皇的,如果不是極度的震怒,太上皇絕對不會做出如此過激額事情。
見妹妹潘錦過來了,潘韻說道:“你不用慌慌張張地去見太上皇,事情還沒有走到那一步,完全可以挽回,況且,太上皇也沒有真的想過要罷黜天子,如果真的想罷黜天子的話,他把就不會在春秋鼎盛的時候禪讓皇位了,你現在是當局者迷,不要自亂陣腳。”
“可是,這一次東都之行非同小可。龍翼軍護駕前行,意味著什麼,已經是不言而喻了,如果天子不屈服的話,被廢就哎眼前。”
此時此刻,潘錦真的有點慌神,她瞭解自己的兒子,可是不瞭解陛下,這個時候,只能來求堂姐。
潘韻苦笑著說道:“其實,太上皇禪讓皇位的時候,一再強調大漢鐵律,就是要用律法來約束天子。只要天子不違背律法,太上皇絕對不會罷黜天子的。事情的來龍去脈,哀家就不多說了。整件事情是需要有人出來承擔責任,來平息太上皇的怒火,來給天下宇哥交代。”
“你的意思是國丈石之?”
“對,外戚不得干政,後宮不得干政,宦官不得干政,皇子不得干政,是四條鐵律,是太上皇定下來的,可惜,天子沒有很好地貫徹執行,所以才會走到今天這一步。表面上看上去只是揭皇子們的底子,可實際上是打的太上皇的臉。實不相瞞,秦王殿下已經來帝京了,他是哀家撫養長大的,是什麼性子,哀家還不清楚麼,竟然被造謠和楊妃扯在一起,如果不能夠把這些事情處理完的話,說不定會出現什麼大亂子。你要知道,太上皇是殺伐果斷之人,下面的皇子又那麼多,至於說皇位,你懂的。”
“可是。”
“沒有可是。”潘韻累了,她心中也十分惱火,對天子是恨鐵不成鋼,可是要真的罷黜了天子,對於大漢,對於太上皇都是一筆難以抹去的印記。
第二天,在兩宮皇太后的強勢干預下,國丈石之寫下認罪書之後懸樑自盡,至於是怎麼死得,那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眾說紛紜。因為這件事情,皇后石金芝和陛下鬧了起來,搞得整個後宮不安寧。
天子,兩宮皇太后,親王,郡王,三公,三品以上文武百官浩浩蕩蕩直奔東都,一場風波逐漸平息下來,可是父子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
天子的事情好解決,風波很快就過去了,可是方傑的問題卻沒有那麼容易解決,方百花知道這一次必須贏得太上皇的諒解,所以主動提出來自己的方案。
方傑前往東都來親自向太上皇解釋,當然幾乎每一個人都知道,一旦方傑來了東都就再也不要回去了,方傑的問題是到了解決的時候。
看著滿臉憔悴的方百花,太上皇劉正龍也是心疼,他苦笑著說道:“朕沒有想過把方傑,方天定怎麼樣,只是懸浮海外太久了,回到東都過富貴閒人不好麼,你不用擔心,朕會給你留情面的。”
“陛下。”這個時候,方百花泣不成聲,細想這二十年來,自己經歷的風風雨雨,和太上皇一路走來,她不想過問朝局,可是牽涉到自己的親人怎麼能無動於衷呢?
“朕也不再年輕,在西征之前,可能會去南海轉一圈,你陪駕吧。”其實,這麼多的後宮娘娘們,劉正龍還是覺得自己有點虧欠方百花,只不過時過境遷,再提及往事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他拉著方百花的玉手說道:“朕一直沒有限制你們的自由,東都,南都,北都,帝京,你們可以在每個地方住幾個月,也可以和孩子住在一起。朕的一生,註定是征戰天下,可是你們不一樣,你們應該享受安逸的生活。”
方百花多年的委屈,在這一刻煙消雲散,只不過內心依舊有心結解不開,要知道方傑,方天定都是不服輸,不認命之人,怎麼會輕易的迴歸東都,接受朝廷的裁決呢?
事情走到這一步,方百花也不好說什麼,畢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大漢的疆域之中,怎麼會允許小朝廷存在呢?
安撫完方百花之後,太上皇劉正龍派人把靖海侯李俊交到龍德殿。
李俊原本是要退居二線的,可是為了大漢海軍,他只能勉為其難,兼管海軍。大漢畢竟是以陸軍為主,海軍的地位低得多,只不過,隨著金國被滅,天下一統,海軍的地位逐漸提升了上來,而且將來征戰東海,南海,還是需要仰仗海軍的。
海軍地位低,只是因為海軍參戰的次數少,很少立下戰功,但實際上,海軍的待遇不知道要比陸軍高多少倍,可以說成為了太上皇額心頭肉,每年撥付大量的軍費,在加上在海陽市來的收入,實際收入要遠遠高過陸軍。
混江龍李俊多年來一直為大漢的海軍而努力,要不是海軍戰績太少,早就應該被加封國公的,因為這件事情,太上皇還提出過好幾次,都被大學士封駁了回去。畢竟都會以軍武立國,武將的晉升是以軍功為依據的,這是海軍最大額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