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大漢商業很發達,但是想要滲透到整個江南,起到控制江南的作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個時候,大漢天子對影子集團進行調整,影一依舊鎮守帝京,確保天子的安危,影二去金宋開戰的中原地帶,去聯絡義軍去,儘可能保護那些熱血男兒吧,影三配合商業行動去江南活動。影四去大理,安南一帶,影五去海外。至於金國,還是有龍息負責,畢竟在探查情報的環節上,龍息還是要強過影子集團的,當然了戰鬥力影子依舊是獨步天下。
柴進負責走上層路線,發展和江南地方官關係,說服地方官效忠大漢,說服地方廂軍為大漢而戰,說服莘莘學子為大漢效力。而柳明峻負責商業滲透,以大漢過的商業集團為後盾,強勢進入江南,壟斷整個江南商業。
之前佈局要抬高白銀的價格,打壓銅錢,在這個時候才真正的發揮出來威力。江南富豪都無形中被綁在大漢商業的戰車之上,要麼順從,要麼就會被整個商業帝國所拋棄。商人重利,對於忠君愛國本身就沒有太強烈的歸屬感,對於他們來說能夠賺到錢才是硬道理。
之所以對江南實行經濟滲透,而不是武力征服,最主要的原因是,大漢天子不想破壞江南經濟。要知道宋金大戰對中原地區經濟破壞非常嚴重,要是江南攪亂了,今後這個爛攤子就不好收場了。
趁著金國的精力都集中在宋國上的時候,大漢鐵騎也沒有閒著,雖然沒有入侵江南,但是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加強了對城池的修繕工作,不僅如此,開始對軍隊進行整頓,使其在戰鬥力提高的同時,忠君愛國的思想還是不能改變的。
大漢軍隊得到忠誠度無疑是最高的,這點和劉正龍的來自後世有關係,他狠抓軍隊的基礎思想教育,確保這支軍隊只忠於王室,不可能背叛皇家,這點和但是的軍隊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軍隊的整頓不僅僅是思想,還有各兵種的配合,各兵團的協同作戰,更主要是新型火器在各種戰爭之中應用。大漢天子藉助後世訓練軍隊的方法編纂成書,在全軍之中推廣。
神龍三年十月底,西方商人終於把駿馬帶到了帝京,這次可以組建三萬漢王衛,雖然付出的財富是天文數字,不過西域商人更願意帶走貨物,而不是金銀。陶瓷,茶葉,絲綢,香菸等物品輸送到西方。
不遠萬里到大漢做生意,這些精明的生意人,大多來自熱那亞,當然還有企業地方,他們尋求的不是用戰馬賺一筆錢那麼簡單,更想帶走暴利的貨物。兵器,火器是他們更感興趣的。只不過短時間還帶不走,畢竟還有後面生意往來,這些精明的商人開始和歐洲的貴族勾結起來,圖謀更大,也只有這樣才有機會從大漢弄到火器,兵器。
裝備三萬漢王騎再加上原來的一萬漢王騎,這樣以來,大漢就有四支強大的重甲騎兵,這在當時的戰場上是有碾壓輕騎兵的戰力,可以說給大漢鐵騎迎戰金國騎兵增加了必勝的信心。
屬於大漢時代的斬馬劍終於造出成品,比前代唐朝的陌刀更加輕便,更加鋒利,實用性更強,美中不足是價格到了極點,以大漢如此強大的財力,如此眾多的工匠群也只能做到一月生產一千柄斬馬劍,而且這已經是極限,不過這些已經讓大漢天子很滿意,他親自給這批斬馬劍取名為霸刀,意思是曾把天下之刀。
騎兵的規模不僅沒有從三十五萬基礎上增加,而是在壓制,總兵力最終被壓制到了二十四萬,其中四萬是重甲騎兵。步兵卻增加到了四十萬,水軍增加到十萬,大漢總兵力達到了驚人的八十五萬,這已經是大漢軍力開支的極限,總兵力不會再增加,只會提高戰鬥力,改善裝備。
現在的漢軍總兵力八十五萬已經足以對陣金國了,已經具備了和金國決一雌雄的實力,現在是在等合適的決戰時機。
二十四萬騎兵編製成了四大兵團,每個兵團有五萬輕騎兵外加一萬漢王騎。四十萬步兵也是編製成了四大兵團,每個兵團是十萬人。大漢戰爭的指導思想是步兵和騎兵協同作戰,因此四個騎兵兵團和四個步兵兵團分別在雲州,太原府,洛陽,帝京附近協同軍事演習。
大漢天子的目光不是盯在金國,宋國,而是遙遠的歐洲。今後是強大的騎兵西征,步兵緊隨其後佔領城池,將其同化成為大漢的疆土。
大漢天子來子後世,特別崇拜蒙古西征橫掃歐亞大陸,建立龐大的元帝國,當然對於元帝國落後的管理不屑。他要做的是大漢帝國像元帝國一樣橫掃歐亞大陸,當然大漢鐵騎所到之處,漢文化都要紮根,要將那些異族同化,成為大漢子民。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各方面都要跟得上,這也是大漢天子為什麼不願意過早和金軍開戰的原因,那就是利用這個戰爭間歇期進行各方面的準備工作。金融學院,管理學院,裝備學院,科學院,軍事學院,工學院,航海學院,商學院七大學院分別交給四大家族以及錢家,柳家,向家。當然院長是正二品高官,是大漢天子委派的重臣。比如軍事學院是戰功赫赫的王寅,航海學院的院長是國丈梁烈,裝備學院的院長是凌振。
大漢在忙碌整理內政,忙著完成對江南的滲透,對西域商路的開拓,忙著附庸軍的招募,軍隊的建設。而金國和宋國打成了一窩粥。
金國士兵地處北方,喜冷不喜熱,因此入侵大宋的時間就放在了八月中旬,全面侵宋則放在了十月,他們的計劃是在來年六月天氣炎熱起來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整個侵宋戰爭。想法很美好,可是現實有點殘酷。這麼短的時間能不能滅掉宋國都是未知數,況且十月份大河還沒有結冰,想渡過黃河侵宋對於缺少戰船的金軍來說就是一個天大的問題。
第一次侵宋的時候,宋國準備不足,宋軍望風而逃,如果不是何瓘,梁方平等軍事統帥望風而逃的話,金軍也不可能迅速南下逼近京城。跨且,那時候的金軍剛剛滅掉遼國,可以說氣勢如虹,進攻快如閃電,使得宋國無法抵抗。現在的宋國雖然國力大不如從前,可是趙構繼位之後,軍隊還是進行了整編。守住相州,濮州的劉光世,劉正彥都是良將,率領的又是彪悍的西軍,怎麼會輕易的讓金軍得逞呢?
況且,完顏宗磬的軍事才能和之前的金國二太子完顏宗望差遠了,這些就是金軍開戰初期不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