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短波的訊號隨著掌櫃的拍打,在透過他面前的儀器開始向外散播,一路上經過多個遍佈帝國境內的【新鄉家鄉雞】店鋪的中轉,一夜的時間裡已經從數千公里外的江城傳遞到了帝國的心臟——新鄉。
新鄉,這個被譽為帝國心臟的地方。數百年前,一世皇帝便是在這裡起家。
從前這裡僅僅只是一個窮鄉僻壤的所在,一個人口不足萬人的小城,就連稅收官都不愛來這。因為這裡太窮了,窮到連招待稅收管的伙食都只有烤木薯。
但是看看現在吧!整個新鄉以皇宮為中軸線,城市成井字形有序排列。一樁樁的房屋建築被規劃的橫平豎直,每個坊間的大小几乎等距。如果從高處去看整個新鄉帝都的話,那麼這個城市就是一個又一個的矩形排列,並且左右對稱。
當初設計這個帝都的帝國一世皇帝絕對是一個非常可怕的強迫症患者。因為就連皇城中種植的樹木都是左右對稱的。
帝國現任的五世皇帝推開自己寢宮的大門,可以淺吟低唱:“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顆也是棗樹。一左一右,對稱而立,就像是景象對立一般。”
對的,帝國的皇城被一世皇帝命名為大明宮,意為正大光明。
大明宮設立東南西北四門,分別命名為:青龍門,丹鳳門,玄武門,白虎門。大明宮城牆高約三百米,寬於五十米。乃是世上第一高第一厚的城牆,甚至比帝都新鄉外圍的主城牆還要高還要厚。
因為這皇宮乃是帝國心臟的最後一道防線。為什麼皇宮的城牆要修的如此之厚如此之高?
因為新鄉此地其實乃是帝國要衝防線。
自從一世皇帝李梓航平定十二戰國,建立帝國後,帝國在內陸地區已經沒有可堪一敵的對手了。最大的敵人便是北方的狼族。
考慮到對抗北方狼族的需求,李梓航將帝國的首都設立在了自己起兵的升龍之地新鄉。這裡距離帝國北方的邊疆最近處僅有五百公里的距離。恰好可以成為邊疆的後方基地。
不過狼族不是一個容易對付的對手,戰火持續了數百年,帝國也沒有真正的平定狼族。
帝國立國於今天已經六百三十年了。而今年也是帝國五世皇帝李德明繼位六十七的日子。
大明宮設三大殿。南門丹鳳門為主門,入了丹鳳門走過天橋便是玉龍大廣場和太極殿。
太極殿乃是文武百官上朝只用,簡單來說就是開大會用的,這大會也被稱呼為大朝會。每個月開三次,在京中五品以上的官員全都需要參加。
當然了,太極殿雖然大,有著上千平米的內部面積,但是依舊難以滿足大朝會的需求。所以能入太極殿,並且在太極殿內坐在案桌前開會的,那就只有各部門的主官和佐貳官。其他第一等的官員只能在大殿內站著。
而能在大殿內站著的已經不錯了,那至少已經是三品或者四品(上)的官員了。而四品(下)以及更低階的官員只能在太極殿前的玉龍大廣場站著了。
要是天氣好還罷了,要是碰到颳風下雨下雪下冰雹,那可就苦了。
好在一個月就三次大朝會,還不至於太難熬。
太極殿之後乃是一個面積相對小上不少的大殿麒麟殿,麒麟殿乃是皇帝陛下開小朝會的地方。
因為大朝會不可能每日開,那樣太影響官員們的工作效率了。帝國設立左右宰相的職位,左宰相為尊,右宰相次之。統管三省六部各級官員。
同時帝國設立軍機大臣。軍機大臣並無實際權力,更像是皇帝陛下與左右宰相的智囊團。不過因為是天子近臣,且有建議之權。所以軍機大臣雖然僅僅是三品的品級,但在帝國之中已經算是位極人臣與三省六部的主官平起平坐。
麒麟殿中的小朝會則是皇帝和左右宰相軍機大臣幾乎每日進行的通氣碰頭會。
在麒麟殿之後則是一個更小的宮殿,名為龍淵殿,乃是皇帝陛下的寢宮。在不留宿後宮的情況下,皇帝一般都誰在此處。而此處也正是整個帝都新鄉中軸線的正中心。
五世皇帝李德明繼位六十七年,三十歲登基,如今的李德明已經九十七歲。以凡人來說這個歲數早就已經耳昏眼花不堪勞形了。
但是作為這世上僅有的十名天階高手之一,李德明如今依舊是須發接黑,臉上只有在眼角有著淡淡的皺紋,身材健碩看上去不過三十歲的模樣。尤其是李德明那一雙劍眉,讓人印象深刻,劍眉之下則是一雙眼神如同寶劍鋒芒一樣銳利的雙眼,銳利的讓人不敢直視。
龍淵殿中,李德明身穿練功用的道服盤腿而坐,雙目微張,雙手捏著劍訣放於雙腿之上。呼吸悠遠綿長,呼吸之間似有若無的帶著隱隱雷音。
那低沉的雷音覆蓋著整個新鄉,新鄉六百萬居民每晚便都是聽著那如同潛龍低睡的聲音入眠。聽著這樣的聲音讓人感覺安心,因為新鄉的百姓清楚,他們頭上的天還在,帝國的天還在。
站在李德明身邊為其護法的乃是他最心腹的大太監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