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身攜帶小本本,張師兄真是認真,我也可以準備一個,可以隨時記錄。”曹之蜀看到張龍全的舉動,內心琢磨著。
其實張龍全也是和程招妹學的,說起來程招妹和張龍全私交還算可以,經常進行廚藝交流。
沒有拜師之前,程招妹就已是廚師圈裡著名技師級廚師,手藝相當不錯,和張龍全是半斤八兩。
但現在不一樣了,自從拜師袁州以後,程招妹廚藝一日千里,讓人望塵莫及。
關係也變成了師兄弟關係,不得不說人生的際遇有時候就是十分奇妙的。
弟子們一個個烹飪完畢,端過來給袁州品嚐,後者也是十分認真的每一道菜都會認真品嚐,然後再評價。
不得不說,這些徒弟十分有眼力勁,在小考開始之前就曾經請教過程招妹關於分量的問題了,所以準備的食物就是幾口的量,能不用整魚的,就儘量不用整的。
分量最多的就是曹之蜀的一整條鯽魚大概是200g左右的。
“師傅,我的烏江豆腐魚味道如何,您給看看。”
“我是酸湯魚,味道怎麼樣,師傅記錄的凱里酸湯魚對我有很大啟迪?”
“荷包魚借鑑了師傅的一點小方法,您給看看合不合適?”
每一個人做的都是各自菜系裡面的關於魚的美食,當然大家都有志一同的選擇了最簡單的家常菜的方式來呈現,因此速度還算快。
最後剩下的就是唯一的小師妹了。
倒不是按照年齡來排序的,而是羅晴作為十四名記名弟子裡面唯一的獨苗苗,被眾多師兄們愛護,不管年齡大小都稱呼她為小師妹,也是一種認可。
要知道廚師中的女性本就少,而能夠成名的女性廚師更加的少。
羅晴是以精緻船點出名的,她一手做點心的本事也是十分高超的。
這次小考,羅晴做的也是點心,魚肉蒸餃。
“師傅,這是我做的魚肉蒸餃,您嚐嚐。”羅晴落在最後將蒸籠端了上去。
一陣白煙以後,露出裡面的裡面白白胖胖的三隻餃子,像是一個個彎月似的,十分形象生動。
“是借鑑了冶春蒸餃的做法。”袁州掃了一眼就立刻看出了名堂。
蘇氏點心種類繁多,不光是有各種糕類點心,其他的像是蒸餃,包子等等也是層出不窮。
其中江都最出名的就是“富春的包子,冶春的蒸餃”了,都是清代時期創造,都是屬於茶社的點心。
“是的師傅,不過我有改良了一下,您嚐嚐。”羅晴小心地道。
袁州拿起筷子夾起一個餃子,立刻就感覺到了餃子皮的韌性,筷子是直接貼著餃子皮陷進去的,不會直接夾破:“餃子皮揉的不錯,力道挺好的。”
“咔擦”
一口咬下去,先感受到的不是濃郁的肉汁,而是一股清新淡雅的滋味,魚肉和荸薺混合在一起,軟嫩的魚肉加上有脆勁的荸薺兩相結合,再加上羅晴處理的時候應該加上了一些魚鰾在裡面,吃到最後有點韌韌的感覺,還算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