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就已經準備好了,現在只是包著下鍋,總共不過是四十個,但是還是有區別的,三十個都是有成年男子拳頭大小,其餘十個是嬰兒拳頭大小,看起來小巧玲瓏的,這肯定是給殷雅準備的。
遠處的星空中‘噼裡啪啦’地響起了爆竹的聲音,廚神小店裡大家圍坐一團吃起來湯圓,十分熱鬧。
元宵夜就在這熱鬧中過去了,喧囂遠離人群,時間似流水,光陰如梭。
天黑了很快就會亮起來,時間過去了卻不再回來了,距離元宵節的收徒儀式已經過去三天了。
十四名記名弟子都是袁州一個人的徒弟,因此廚聯將他們安排在了一間酒店,經常碰面。
由於這裡是川菜的大本營,曹之蜀和張鶴只有在要收記名弟子的前夜和當天住在酒店,其他的時間倒是沒有住在酒店。
一開始聽了大師兄的話,對於袁州給的筆記相當重視的,每一個弟子回到房間以後就開始迫不及待地開始翻閱,然後就被震驚了。
舉個特別簡單的例子,比如蘇菜,偏清淡,但是很多菜都會放糖來提味,很多人都會這麼做。
但放糖這事,袁州做了許許多多嘗試,每一次放的糖的多寡以及先後順序都是有講究的,也會導致菜的口感不同。
筆記詳細地記錄了每一次做菜的經過以及結果,最後才讓袁州總結出了最適宜的量和時間。
“細節上見功夫,這筆記真是將這句話體現得淋漓盡致,不愧是師傅。”羅晴反覆翻看
本來羅晴對於袁州也是十分崇拜的,人的名樹的影,袁州成名很快,但是名氣很大,她是聽過很多的,影片也看了不少,也很為袁州的廚藝驚歎,否則也不會卯足了勁想要來當記名弟子。
聽說是一回事,實際接觸又是另外一回事,以前只知袁州廚藝冠絕華夏,但印象都比較抽象,只有親自看了一頁頁筆記。
羅晴才深刻了解,從來都沒有不經過努力就有的成功,袁州的成功也是建立在一次次的鑽研琢磨上。
“必須像師傅好好學習。”粉拳一握,羅晴在心裡下定決心。
不光是羅晴,這基本都是所有看到筆記的弟子的想法。
“柯主廚,這是看完了?”王明捷出來放風的時候遇到了柯森。
“沒有,出來找點東西吃,王主廚呢?”柯森道。
“我是出來休息會兒,柯主廚你應該叫我師兄,否則太生分。”王明捷道。
“這個有講究?”柯森也想當師兄。
“我們都是一起進門的,除了大師兄以外自然沒有什麼分別,但年齡肯定是有高低,同出一門稱呼生分,師傅也會不高興的。”王明捷道。
“這個有道理。”柯森皺眉一想。
“我年紀比你大,當你師兄是不是沒毛病?”王明捷道。
“王師兄好。”柯森找不出反駁的理由,倒是很乾脆。
“柯師弟好。”王明捷道。
兩人不同路,分開之後,王明捷繼續往前走,到拐角的時候碰上了回來的李有才和曾有為。
“王師弟這是往哪裡去。”曾有為一副師兄的派頭,比起王明捷剛才高大多了。
“額……出去轉轉。”王明捷梗了一下。
……
書客居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