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由文化局組辦的各種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極大的豐富了盛京市民的生活,出現了展廳裡外開花的喜人場面。
已經成為了盛京市乃至東北地區的產品展示、宣傳、銷售中心,為眾多企業及消費者提供了溝通訊息最直接,最客觀的平臺和場所。
趙澤和吉家斌說的那家四季抻面館,是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就已經在這裡開店了,算下來也稱得上是一家歷史久遠的老店了。
最早的時候,這家店還只是一個小鐵亭子,那時候來這裡吃麵的人,都蹲在馬路邊上吃麵。
隨著年代的發展,這家店現在也連續擴大的幾次,最後成為現在的樣子。
吉家斌將車停在了停車場,然後和趙澤走進了店裡。
這個時間正是吃飯的點兒,所以店裡雖然寬敞了許多,但仍然是人滿滿登登的。
趙澤先去了的收銀臺去點餐,吉家斌則是站在那裡,找著快吃完麵的人,好等一下座位。
趙澤還是點了這裡人人必點的標配老三樣,雞湯抻面、燻雞架、啤酒,同時又點了一大盤燻脊骨。
在以前那個年代,這老三樣的標配,是盛京人必點的,而且在那時,這三樣點下來,正好是10塊錢。
多少年過去了,這裡的人還延續著這樣的習慣,幾乎每張桌子上都少不了這樣的標配老三樣。
再就是這裡的配餐,都是要自己去櫃檯和煮麵處領取。
趙澤手裡拿著這裡領餐的特殊飯牌,先是到了煮麵的視窗,將手裡的兩個面卡遞到了裡面的服務員,並且還對那個服務員說道。
“兩碗麵,一個四楞的,一個韭葉的。”
裡面的那個服務員,聽到趙澤說的,對著裡面拉麵的師傅喊道:“一碗四楞雞湯麵,一碗韭葉雞湯麵。”
沒吃過盛京抻面的人,恐怕不知道這是在說什麼呢?
原來抻面的寬窄是可以由顧客要求的,總的來說分為細面、正常的、韭葉、寬面、皮帶面還有四楞面等等。
趙澤和吉家斌本身就是發小,所以給吉家斌點的,自然是他愛吃四楞面,那碗韭葉面自然是給自己點的。
點完了面,趙澤又拿著飯牌來到了燻醬食品的櫃檯前,將燻雞架和燻脊骨放到一個托盤裡,又領了兩瓶啤酒,端著托盤開始在店內找著吉家斌。
這時候吉家斌已經等到了兩位顧客吃完,急忙佔到他們剛離開的位置,朝著那裡正在東張西望的趙澤揮了揮手。
趙澤端著托盤過來,將托盤放到還沒來得及收拾的桌上,說道:“每次來這裡都跟打仗似的,找個位置都不容易,你趕緊找服務員把這裡收拾收拾,我還要去櫃檯取面呢!”
吉家斌朝趙澤擺了擺手,說道:“你去取面吧!實在不行我把這些東西收拾到那桌不就完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