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曙想著這三個字,心下就有些想笑,這簡直是太對胃口了,喜歡的就是智力題啊,你要是問我經義,我在這些太學生面前肯定說不上什麼優勢,但要比這個,就沒有幾個人能強得過我了!
而這一道智力題,對於歐陽曙這個前世在網上把幾乎能找到的智力題都做遍了的人來說,確實也沒有太大的難度。
但是,正當歐陽曙要開始寫答案的時候,他的筆也忽然停住了。他的問題在於自己的字他的字實在是並不咋地!
這也難怪,宋朝的一般讀書人在書法上,並沒有唐朝那麼重視。原因就在於,科舉實行了糊名制。考生答案寫出來之後,還要由專門的人員進行謄寫,再由專門的人員進行核對之後,才交給閱卷管進行閱卷的。這就決定了字寫得好不好,對於你科考上的成績沒有任何影響。既然這樣,又有多少人願意專門花那個功夫去練習書法呢?
但是,現在歐陽曙就犯難了。這一次,他寫的答案可是要交給自己的偶像李清照親自閱看的,字寫得太醜,實在是有些說不過去。
彷徨良久,歐陽曙最終還是不得不動手開始寫字。他採取的策略是,一筆一劃儘量寫得工工整整,寧可從書法角度毫無觀賞價值,也不能把弄巧成拙。
這道題的答案其實是並不複雜的。就是先同時燒兩枝薰香,其中一枝點燃一頭,一隻點燃兩頭。等那枝點燃兩頭的燒完,把另外一枝沒有點燃的那一頭也點上,這樣,等這一枝也燒完的時候,所用的時間恰好是:半個時辰加上四分之一個時辰,等於四分之三個時辰,也就是六刻鐘。然後再點燃第三枝薰香,燒完就是一個時辰令六刻鐘時間了。
等到歐陽曙好不容易把答案寫完,轉頭再看眾人的時候,各人的表情就很精彩了,有在撓頭的,有在皺眉的,也有在東張西望的。
當他的目光轉向對面的趙明誠的時候,只見趙明誠已經寫完答案,筆已經放在了硯臺上。也許是感應到歐陽曙的目光,趙明誠忽然也回過頭來,直視著歐陽曙,眼中滿是敵意。
歐陽曙沒有和他多做糾纏,微微一笑,轉過頭去。
又過了一陣子,範宏德忽然開口道:好了,按照李易安的吩咐,每道題的答題時間都是兩刻鐘,現在時間已經到了,我們開始下一道題。大家聽好了:妾近來讀唐詩,忽有所悟,李謫仙與韓昌黎二人皆有小冠子夏之疾,諸君可知妾所讀何詩?
這小冠子夏指的是患有眼疾的人。原來,西漢的時候,有個杜欽字子夏的,患有眼疾,而又有一個叫杜鄴的也字子夏。開始的時候,大家說到杜欽的時候,就說盲杜子夏,杜欽不喜歡自己的疾病被人說來說去的,就把自己的帽子改成一個只有二寸高的小帽子,人們後來便把他稱作小冠杜子夏,而把杜鄴稱作大冠杜子夏。
這個典故,場中大多數人都是知道的,不由就犯尋思了,李白和韓愈兩個人從來沒有聽說過有目疾啊!若是有目疾,一個怎麼能雲遊四海,另外一個又怎麼能入朝為官?
他們都是飽讀詩書的人,就開始回憶這二人的傳記,還有相關的文章著作,都沒有相關記載,一個個都是納悶不已。
而有些少數不怎麼好讀詩書的,就連這小冠子夏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都搞不清楚,更不要說去想其他的了。
歐陽曙一聽這道題,心下更是狂笑起來,這李清照還真是夠有意思的,智力題完了,馬上又來一個腦筋急轉彎,這不是對我李某人放水嗎?這道腦筋急轉彎,我當年是做得都不做了的!
原來,說李白有眼疾,原因很簡單,因為李白看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把井床前的月光都看成霜了,這視力能好的了嗎?
再說韓愈,就更離譜了,草色遙看近卻無,這不是典型的老花眼嗎?遠處看得見,走近了反而看不見了。
歐陽曙早早寫完答案,再回頭一看,眾人的臉色比起剛才又是另一番精彩。而那邊範宏德看他一蹴而就,絲毫沒有猶豫,心下也是大喜,又若有所思地回頭望了望那邊正在蹙眉沉思的趙明誠。
又過了一陣子,兩刻鐘的時間雖然還沒有到,大部分人都已經被前面兩道題目弄得雲裡霧裡,早就失去了信心,不時有人站起身來,向那白衣儒生和趙明誠、範宏德三人拱拱手,道別而去。
終於,又一個兩刻鐘的時間過去了,這時候場中已經只剩下五六個人了。範宏德第三次端起那張信紙開始讀題:妾讀《孔雀東南飛》深為其中男女情愛之深感懷不已,深感世間情愛,最是
眾人聽到此處,不由都精神大振,齊齊把耳朵都豎得高高的。難得啊,大才女談論自己的愛情觀,這可不是誰都有機會聽到的!想起剛才已經先行離去的那近十個人,大家都心頭暗暗竊喜不已。
而範宏德也很懂得賣關子,讀到這關鍵的時刻,居然頓了一下,抬眼掃視了眼前眾人一遍,這才在眾人快要噴火的目光催促之下繼續讀道:最是刻骨銘心。人生一世若能如此詩中一對痴男怨女那般癲狂一回,縱使短命夭壽又有何妨?請諸君各寫一有涉情愛之作,若有妙文,清照願為知交!
眾人一聽最後這願為知交這四個字更是眼放狼光,就連歐陽曙也是激動不已。當然,象李清照這樣的才女,和一般的閨中少女是不一樣的,和她成為知交不一定就能夠得到她的芳心,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近水樓臺先得月,經常在她身邊晃盪,那機會自然會多了很多了。
於是,歐陽曙想了想,便毫不猶豫地寫道: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
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
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地妒,未信與,
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