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曙又囑咐了幾句,那些宮娥們和內侍們一個個都如聽綸音一般,每一句每一字都細細聆聽,深恐錯過了一個字。
諸事完畢之後,歐陽曙才出了大殿。臨走之時,孟皇后又命小內侍送了出來。小內侍自然願意,忙不迭地隨著歐陽曙走了出來。如今孟皇后所居的這處偏殿,正處在一種外鬆內緊的狀態,裡面的人基本處於被禁錮狀態,若非孟皇后或者趙煦親自吩咐,是不能擅離一步的,否則會十分悲慘。
而在這小小的空間之內,每一個人的精神都是高度集中,生恐犯了一個哪怕是很小的錯,他們相互之間不敢多作交流,一心都放在孟皇后的身上。這倒不是由於他們有多麼的忠心,主要是他們知道自己的性命完全是由孟皇后肚子裡的那個小生命所掌握,只要稍有紕漏,即便不是他們的罪過,他們也難以逃得性命。
雖然是好幾十個人服侍一個人,但重壓之下,每個人都感覺似乎有操不完的心,做不完的事情。大家的精神高度緊張,注意力高度集中。這樣一來,這幾十個人個個都感覺到十分勞累,個個都希望能有機會出去走走,透透氣。但這樣的機會,卻並不是每個人都有的。
這小內侍以前在別處當差,每日裡不知有多少機會偷閒、耍玩,甚至還偷偷賭錢。但到了這裡之後,每日裡他唯一的志向就只剩下出了這扇門,在外面走走。今天這一來一回,卻有兩次機會,自然又是意外之喜了。
小內侍歡歡喜喜地把歐陽曙送出了門,卻不敢多言,因為趙煦曾經規定過,除了絕對必要的話,他們這些人是不準和任何人說話,更不允許主動說話的。
兩個人默默地向前走了一陣子。忽見前面迎面走來了一群人。
歐陽曙在這宮裡算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了。他男人在禁宮裡面是稀有品種,而自從那幾個幫太后看病的太醫不見了之後,平日裡這宮裡就只剩下歐陽曙和趙煦兩個人了。那些太醫去了哪裡,或者如今是死是活,歐陽曙雖然心中頗有狐疑,卻不敢多問,他自己的安全,如今尚且受著威脅呢。
本來,物以稀為貴,歐陽曙作為一個極為罕見的男人,在這禁宮裡面地位卻又是十分低下的。不論是遇見什麼妃嬪、公主甚至是大宦官之類的,歐陽曙都必須閃到一邊讓路。雖然心有不甘,這一次,歐陽曙還沒有看清來人,便閃到了一邊。
待得歐陽曙在路邊站定,這才看清那迎面而來的兩個人竟然都是熟人。那領路的便是童貫。這廝還是保持著一臉的諂媚笑意,樣子有點賤賤的。而那另外一個人居然是許久未見的趙佶。
歐陽曙和趙佶只見過一次面。那一次,趙佶其實是有意對歐陽曙進行拉攏的,只是被歐陽曙尋了藉口跑掉了。當時趙煦也沒有完全認識到歐陽曙的重要性,加上沐雲答應從旁協助拉攏,後來趙佶便沒有再繼續試圖聯絡歐陽曙。
如今見到歐陽曙,趙佶還是一眼便認出來了,他心中閃過一絲訝異,正要張口打招呼,卻又立即閉上了嘴巴,裝作不認識歐陽曙一般,從容而過。自從簡王趙似倒臺之後,趙佶就覺得自己是皇位的不二人選了。但作為親王,若是和外臣有太多的聯絡,那是絕對禁止的,甚至很可能會影響到他走向儲位的腳步。在如今這般關鍵的時刻,趙佶自然不願功虧一簣。
不說歐陽曙自回他的院子歇息,卻說趙佶隨著童貫來到了福寧宮。
童大官,這好像有些不對吧,咱們這來的,好像是福寧宮,不是去看太后娘娘嗎?應該去崇慶宮才是吧?趙佶心中生出些許疑雲來,遂問道。他自小便是在這內宮之中長大的,對於內宮裡面的一草一木都熟悉得很,自然不可能連這路途都不認識的。
童貫笑道:官家吩咐過,見太后之前,先讓奴婢請九大王先去他那裡一晤。奴婢想著,應該是由於如今太后鳳體不靖,官家擔心殿下會引得娘娘太過激動了,才讓殿下過去,打個招呼吧!官家這也是一片孝心,擔心娘娘病情惡化呢!
趙佶緩緩地點了點頭。對於太后病情的擔心,極少有人會過趙佶的了。也不知是因為什麼,或許是俊雅的外表,或許是從容的談吐,或許是淵博的才學,總之,向太后對趙佶十分偏愛。儘管向太后自身並不子嗣,但她對趙佶表現出的欣賞,過了他的任何一位兄弟。這一直以來,被趙佶看做是入主紫宸殿的一個很有利的條件。至少,如今他能在這儲位之爭中佔據莫大的優勢,向太后的功不可沒的。
向太后若去,對於趙佶來說,不啻一個晴天霹靂,他是萬萬難以接受的,尤其是在如今這個節骨眼上。今日一聽得說向太后召見,趙佶立即便拋下手頭的事情趕來了。他這一次,一定要探聽清楚向太后的病情,雖然不希望向太后真的出什麼事,但必要的預防,還是需要的。若是向太后已然病入膏肓,他也要做好相應的準備。
趙佶正在忐忑之間,已經隨著童貫來到一處福寧宮的一處偏殿。兩個人來到大殿,童貫指著一處小門,道:官家和長公主就在裡面,官家吩咐過,殿下來了之後請自行進入,奴婢便不送了,殿下請自便吧!說著,便緩緩地退出了大殿。
進宮之內這樣的樓宇多趙佶略略覺得有些納罕,卻沒有多想,他此時滿心掛**的,便是太后的病情,對於這些細節的事情,哪裡有時間在意。
趙佶緩緩地從那扇小門走了進去。他先是感覺到了一股氤氳之氣,正在前面的某處升騰。他本就是一個才子,對於那些勾起人詩情畫意的東西,都是無比喜愛的。雖然還沒有看清前面具體是怎麼回事,他的精神還是為之一振,掛**太后的心思不由為之減輕了幾分。不勝數,趙佶雖然對福寧宮極為熟悉了,但對這一處偏殿卻十分陌生。他遊目四顧一番,唯一的感覺就是靜,這周圍竟然是一個人都沒有,就連外面,也沒有一點人來人往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