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的夢想基金只有一百萬,但那是騰達剛成立時的標準。以現在騰達的體量,一百萬幹不了啥,所以實際拿到的資金早就遠高於這個數了。
現在拿到夢想基金,就可以重新成立一家公司,想要多少錢直接拿著方案跟裴總要就可以了,不夠的話,後續還可以再加。
拿過方案之後,裴謙先看了一眼這家公司的名字。
“受苦旅行?”
裴謙抬頭看了看包旭。
包旭點了點頭:“是的裴總,這就是我想好的名字。如果您覺得不合適的話,倒是也可以改……”
裴謙一抬手,示意他打住:“不,這個名字就非常好,不用改!”
他何止是欣喜,簡直是欣慰。
終於有一個主動給專案起名,而且還符合我要求的員工了!
之前的大部分產業,都是裴謙親自來起名的。
雖說這些名字中都寄託了美好的願望,但一直這樣起名,哪怕是起名小達人也有點頂不住了。
太浪費腦細胞了!
這次包旭主動起了一個名字,又很符合裴謙的標準,這簡直是讓他喜出望外。
受苦旅行。
這個名字,不僅直白,而且還隱約透出一股殺氣,非常完美!
裴謙問道:“受苦旅行,是隻接待騰達內部員工,還是也接外邊的訂單?”
包旭回答道:“這個我還沒仔細想過。”
其實他不是沒仔細想過,而是根本不在意要不要接外邊的訂單。
對於包旭來說,這個部門的主要任務,是把之前投票讓自己去旅遊的人全都安排一遍,所以重點當然是面向內部員工的!
至於外邊的人是否接待,這無所謂。
裴謙想了想:“也接外邊的訂單吧,這樣投資能更多一些。”
包旭沒太聽懂這話是什麼意思,但也沒多想,只是點點頭:“沒問題。”
他覺得,這旅行社只接待騰達內部員工雖然花錢多、不賺錢,但對家大業大的騰達集團來說也不算什麼。裴總可能是覺得只接待內部員工又投入巨資的話,稍微有點鋪張浪費。
所以接待一些外邊的顧客,盈利回血。
但其實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是因為系統對這種事情有非常嚴格的界定。
如果這個部門僅對騰達內部員工開放的話,那麼它就屬於員工福利的一部分,所允許花的經費是非常有限的;
但如果它是一家正常的公司、旅行社,面向外界開放,那麼它就是一個正兒八經的有盈利能力的產業,所允許投入的資金就大幅提升了。
既然能花更多的錢,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對外界開放,就意味著這個產業有了盈利的可能性,這是一個隱患。
還得看看包旭的這個方案具體是怎麼做的才可以。
包旭介紹道:“裴總,正如這個旅行社的名字‘受苦旅行’一樣,我希望在旅行的過程中,能夠給所有人帶來完全不同於一般旅行的體驗。”
“受苦旅行將會帶顧客前往一些環境惡劣、條件艱苦、風景獨特的地方,在這種極端的環境下,更能讓他們感受到現實生活的來之不易,感受到一種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