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謙想了想,這好像確實是自己定下來的。
因為在終點中文網創立之初,整個網站都屬於無人問津的狀態。
裴謙擔心馬一群用買斷去高價挖一些外站的大神作者,給終點中文網帶來熱度和流量,所以再三重申要以訂閱分成為主,不搞買斷。
因為沒什麼讀者,所以訂閱分成自然也分不到多少錢,作者們在這裡寫書沒錢賺,自然就不會來。
但現在,時代變了。
在終點中文網已經發展起來之後,訂閱分成肯定是一種更能激勵作者的模式。因為書寫得越好,訂閱越高,賺錢就越多,所以作者們都會努力地打磨劇情,為讀者奉獻更好看的作品。
裴謙喝了口茶水,說道:“這個原則,要改一改了。以後我們既做分成,也做買斷。但是,我們只買斷自家作者的作品!”
馬一群愣了一下:“只買斷自家作者的作品?”
按理說既然要做買斷,那麼一個很重要的用途就是從外站挖人。
因為外站的優秀作者不確定換網站之後靠訂閱還能不能維持目前的收入,擔心自己水土不服,被挖的時候都會瞻前顧後。
所以,用買斷的形式挖人,相對容易一些。
至於自家作者的作品,籤買斷其實沒什麼意義。
因為買斷又不是無限制地開高價,網站也是要保證自己不會虧的。
網站會預估一下作者寫訂閱分成能夠拿到的稿費,然後給一個比分成稿費高一些的買斷價格。
如果作者寫出來的內容低於訂閱的價值,那麼就是網站虧了;而如果作者寫出來的內容高於訂閱的價值,那就就是作者虧了。
但對於本站的作者來說,如果人家寫訂閱賺得盆滿缽滿,還覺得自己能更加進步,那麼肯定不會籤買斷,因為會磨滅鬥志;而如果是一些些訂閱本來就不怎麼賺錢的作者,本身能力就不行,簽了買斷也並不能激勵他更努力地寫書,反而客觀上會鼓勵他混吃等死。
所以,買斷這個辦法在挖人的時候比較好用,但要是對自己人用的話,很可能會造成網站和作者的雙輸。
所以馬一群才對裴總的這個買斷策略充滿疑惑。
裴謙看著馬一群困惑的表情,笑而不語。
疑惑嗎?
疑惑那就對了!
我本來就是為了消磨作者們的鬥志啊!
很多作者都知道,寫買斷,其實很容易把人給寫廢了。
因為買斷一般都是按字數算錢的,作品的質量其實不太會影響到作者的收入。只要嚴格按照合同執行,那麼作者寫的再怎麼垃圾,只要沒有明顯違反合同規定,網站就要按照字數付錢。
對於作者來說,如果自己寫得很好,超過了買斷給出的價碼,自己賺的錢還是不變的,等於是自己虧了。所以,他們會缺乏把書寫好的動力。
當然,很多網站為了避免這些問題,給買斷的合同加了很多的補充條款,比如:當資料不佳的時候,編輯有權要求作者進行修改,或者提前完本;當書的資料達到一定高度時,作者可以跟網站提要求,買斷轉分成;或者乾脆籤一個“保底分成”,就是在訂閱沒超過一定數值的時候走買斷,超過了之後走分成。
但裴謙顯然是不打算採用這種辦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