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武俠修真 > 霜雪照曦言 > 第二百二十七章 降臨的危機

第二百二十七章 降臨的危機 (第1/2頁)

推薦閱讀:

高廣將高粲派來的第二批人解決掉也就意味著他沒有再回頭的餘地了,如今是生是死,他的所有希望就只能寄託在邵曦的那句承諾上。

他這個選擇到底正不正確?其實不久之後便會有答案。

而趙華俊所做的選擇已經註定會葬送自己和自己的整個家族。

大半天都過去了,已經到了午後,趙華俊與高粲依然沒有接到高廣一行人的訊息,現在居然連第二批派出去的人也失去了訊息。他們此時感到有些不妙了,如果第一批人出現意外的機率是百分之五十,那麼第二批人失去訊息就絕對不再是巧合了。

“高粲,你派出去探聽訊息的人為何到現在還沒有回來?會不會也和第一批人一樣出了什麼意外?我信得過你才將此事交給你去辦,你就是這樣辦事的嗎?如今那邵曦是生是死我們不知道,就連我們派出去的人是生是死我們也不知道。看起來,事情已經脫離了我們的掌控,你最好趕緊想辦法做出些補救,否則你別想好過。”

高粲心裡此時比誰都慌,自己本就是依附於趙家,如今事情沒有辦好,別說將來那位邵大人會怎麼處置自己,就是趙家也不會放過自己。想想自己為趙家做事,如今卻還要防著趙家會要了自己的小命,心裡比誰都憋屈,可是這又能怪誰呢?

“大人息怒!我已在渡口處安排的人手,雖然我們派出去探聽訊息的人沒有回來,但是那邵曦同樣也沒有來餘江城。想想若是高廣等人失手了,不管他邵曦知不知道是我們安排的,今日都必會來餘江城找我們,或是前來問罪,或是前來求援,絕不會這樣無聲無息地便消失了,所以大人也不用太多慮,說不準此時他已命赴黃泉。”

趙華俊聽到高粲此言,臉色才微微緩和了一些,突然像想起了什麼,轉頭對高粲問道:“與他同來的那個老傢伙現在可還在城中?”

“在!下官今日一大早便派人跟著這個老頭子,從早上出來逛大街,午時去了酒館喝酒,期間還與人發生口角,大鬧了一場,完全看不出對我們有所提防。既然此人尚在城中,且沒有表現出防範之意,我想事情也許只是我們自己想的複雜了。他們此趟前來餘江郡只有兩人又無幫手,不可能有什麼本事翻起大浪來。”

趙華俊臉色一沉,“不可能有本事翻起大浪來?你可知道他是有皇命在身的?此人若是除了也就罷了,若是做得不乾淨留了尾巴,他手中的那一紙詔書便可將我趙家蕩得屍骨無存,我看你還是不知道此事的嚴重。”

是啊!雖然來的只有邵曦二人,但是這傢伙身上帶著皇命詔書。若是把他除了將詔書毀掉,再栽贓嫁禍給崔岐等人倒還說得過去,若是真的沒除掉,反過來讓他拿著詔書來找趙家算賬的話,趙家就只剩下造反這一個選擇了。

南山養的那兩千私軍雖然並非是為自家所養,可到了不得已之時也只能狗急跳牆,起兵自保了。

“大人,我們要不要通知南山有所準備?以防不測。”

趙華俊被高粲的話說得一驚,用一種不可思議的眼神看著高燦。

“你是說……?”

“沒錯!雖然眼下還沒什麼訊息,但既然大人不放心,我想我們提前做做準備也是有必要的。若邵曦已被我們除掉,後面的事都好辦,可若真的出了什麼岔子,我們也不能束手就縛,既然手中有兵,我們便可據城而守再求他法。雖然我不知大人這支軍隊是為誰而養,但我知道一定是京都裡的某位大人物為將來所謀大事而委託於大人,若是此時大人出了事情,想來這兩千兵馬遲早也是保不住的。事急從權,我們不妨就用這兵馬來自保,大人留著有用之身將來才可為那位大人物所用。”

趙華俊糾結了,此時的他就如同籠中的困獸一般在房間中來回地踱步,腦子裡預想著各種各樣的可能性和各種辦法的可行性。

動用兵馬之事非同兒戲,搞得不好便是身敗名裂,家破人亡。

京城中的那位到底能不能保得住自己,其實他的心裡也是沒底的。

當初他趙家能在餘江郡隻手遮天,為所欲為,都是藉助了那位的力量,這些年京都派來餘江郡的監察御史沒有一個能將他趙家怎樣,全都得益於京城中的那位。

當初的條件就只有一個,由趙家暗中替他豢養一支私軍,只要將此事辦好了,趙家在餘江郡的斂財之舉就算有人上奏彈劾也會被這位壓下來。

也正是因為如此,這些年來趙家也的確是有些心態**,覺得在餘江郡無人能夠撼動其地位,完全將餘江郡視作自家的私產。

可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如今來了這麼一位“敬承司”的官員,開口便要拿走趙家在餘江郡一半的產業利益,趙華俊安排人行刺邵曦,說起來也的確是有些草率了。

這便是長期犯錯成本低給人造成的一種沒什麼辦不成的錯覺,而這種錯覺恰恰是最致命的。

如今,若真是動用了這支私軍,就等於是將一切都暴露於天下,無論能不能將趙家保下來,京都裡的那位想來都會將自己視作棄子,從此和自己撇清關係,免受牽連。

最新小說: 劍出誅天 蝕劍風雲 天下江湖繁華如夢 這個江湖是真狗 江湖大俠令 天青琉璃光 天涯仗劍行 救命,我怎麼出場就是陰謀 以長生入棋 山海為聘 風雪滿城醉浮生 刀劍走春秋 潛淵見龍 天涯劍影 山河忘 魔門孽徒 劍鎮四海 槍與道 武俠世界裡求生 大明:一劍西來,逼明太祖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