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站時,陳小鶴又收到妹妹譚天的電話,說要和潘龍一起過來接站。
譚天夫妻倆願意大晚上拋下兩個娃來接站,陳小鶴心裡甚是感激。本來想自己打個車過去的,譚天這麼熱情讓陳小鶴甚是欣慰,畢竟是自家姐妹。
本來蘇發也怕陳小鶴大晚上在個小城裡打車不安全,陳小鶴卻不以為然,自己老家還能有啥呢。
蘇發是個被害妄想症患者,一切脫離他監控範圍的事務,他每次總是想得過多。
這下有妹妹來接站,陳小鶴放心不少,在蘇發那裡也有交代了,省得他提心吊膽。
老家所在的小城是南北幹線城市,今年新開了一個火車北站,距離譚天城裡的家大概只要十分鐘車程,譚天他們過來也十分便利。
陳小鶴一下火車,就感受到大都市的味道,新火車站很棒。到了檢票口就看到了敦厚的妹夫潘龍,穿一身樸實的工裝,譚天去了另一邊的出站口,看到這邊接到了,她也趕緊跑過來。
譚天一身利落打扮,白體恤配揹帶牛仔褲、運動板鞋,清清爽爽的樣子很不錯,仔細一看,還割了雙眼皮,畫著精緻的淡妝。
陳小鶴髮現譚天結實了不少,不再像年少時那般精瘦,但人卻比以前漂亮也有氣質了,從外到裡彷彿都透露著信心滿滿。
陳小鶴過去就挎起譚天,姐妹兩個雖然是久未相見,但貌似絲毫不影響彼此的熟絡。
走到譚天家的車旁邊,陳小鶴髮現是一輛國產suv,空間很寬大,甚至比陳小鶴家的車空間還要大上不少。
然而配套上面還是不太完善,總共沒有幾輛車、出個停車場還花了將近20分鐘,收費員人工的速度比蝸牛快不到哪去。
陳小鶴本來還怕停車費會很昂貴,結果最後只收了3元錢,簡直是比白菜價還白菜價。
出了火車站就拐上新開的四車道國道,既寬闊又大氣,然後又連著七八個的一路下坡大隧道,隧道里既敞亮又刺眼,照的比白晝還要亮了,雖然是夜晚,一點也不影響觀感。
這幾年自己老家的發展日新月異,真得是超過陳小鶴的想象,她記得上大學那會經常回家的時候,家裡永遠看不到變化,彷彿靜止狀態。
這次親身體驗一下,還真是令自己大吃一驚。這路比大城市的還要好啊,處處都嶄新發亮。街道外的餐館鱗次櫛比、燈紅酒綠,無不刺激著陳小鶴的食慾和神經。
潘龍和譚天一路嘰嘰喳喳地給大姐介紹著小城的新變化。
“姐,你看咱這發展得多快,你要能回來的話該多好啊。”譚天情不自禁地勸說起來。
類似的話,從陳小鶴剛畢業的時候,就聽譚天,還有自己爸媽說了無數遍。是呀,能回來多好,跟親人們聚在一起,怎麼自己就稀裡糊塗在大城市安了家呢。陳小鶴自己也有點說不清道不明。
午夜夢迴,多少次,陳小鶴都在想念家鄉的一草一木,想念門前的小路,想念山上的野花,想念家鄉的美食,想念那歸田園居的安靜沉穩。
陳小鶴總覺得自己一直未融入大城市的生活,她對小山村的生活心心念念,但是自己讀了這麼多書,好像註定就要留在大城市一樣,就那麼一日一日地紮根下來,想要再抽身竟是萬分苦難了。
從火車站開到俞美所在的醫院也要四五十分鐘,正是城北到城南最遠的距離。而且城北和城南只見還隔著很長一片的村落,所以去城南一趟很是遙遠。
陳小鶴還記得譚天剛買房的時候,他們住的城北這片屬於新開發區,賊荒涼。眼下十年過去,開發區已經儼然小城的副中心,物流園、高鐵站、高新企業紛紛在這落戶,譚天和潘龍也算是運氣很不錯,房子買的早、地段選的好,當年交幾萬塊就買到的房子,目前已經價值七八十萬。
兩個人結婚又早,譚天雖然年齡比陳小鶴小五歲,孩子卻都比陳小鶴家的大,小的明年都要上小學了。所以,兩個人也算是已經度過了婚姻家庭生活中最辛苦的生娃奶娃的第一階段。
路上,除了聊馬路,陳小鶴和譚天更多的是聊親人,聊一會老媽的病情,再聊一會姥爺的病情,再聊一會老弟的工作,聊一聊彼此的孩子,一番吐槽心裡也痛快不少。
陳小鶴給蘇發打個電話報平安,兩小隻在那邊嘻嘻哈哈地和陳小鶴打招呼,看得出來他們被爸爸管理著竟也井井有條,蘇發還發來阿俊編的小詩一首: